Image

取法元人意蕴,融入明末装饰性技法,查士标绘《山水册》

2020-06-01

江南自古富庶,诗书传家的士族很多,明清交替之际有一个查氏家族,族中多文人墨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查士标。他在明末曾经参加过科举,到了清朝他采取了不反抗、不妥协的态度,每日里写字画画,遇到朋友来访就写诗应答。这样的生活际遇让他格外喜欢元代画家的作品和明末董其昌的风格。他在绘画创作上重视情调意趣,这套《山水册》是他后期作品,创作于清代康熙年间。全套册页共计十帧,现遴选其中有特色的六帧和大家一起欣赏。

学习前人的技法,是清代画家的优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强化了山水技法的理解,在意趣上虽然重复前人的审美标准,但在细节处也有自己的烙印。查士标的绘画风格介于四王和四僧之间,他的出现表现出对于传统技法的理解因人而异。同样是师古,有人坚守传统,有人喜欢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从查士标的画中可以看出来,他不是一个极端的人,他画的山水清新雅致,充满了淡然超脱的味道,更符合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审美观。

画云烟胜景最方便表现画家的情怀,查士标仿元代名家高克恭风格画了这帧《云山图》画中添加了隐约可见的古寺佛塔,这样的小细节就属于清代画家喜欢的创新。与高克恭的作品相比,这帧作品在用墨方面显得有些拘束,少了一股洒脱的劲头。画面过于重视形式上的美感,这是明末画家喜欢的风格。也就是说,查士标在创作中的调整,显得有些“小打小闹”,他在做出转变,但转变的力度有限。

如何看待查士标的这种风格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简单归纳一下大概有三点原因。第一,他的文人情怀让他从骨子里就亲近元代画家的作品,所以他在创作中也向着这种味道靠拢。第二,他身处朝代更替之际,出身于文人世家,小心谨慎成了生活中的一种常态。他有反抗的精神,缺乏反抗的行动。体现在创作上就是,他只能“微调”,却无法大刀阔斧地改变。第三,每个人的审美观会受到时代的影响。明末画家无论是蓝瑛、陈老莲还是董其昌,都有强调装饰性技法的痕迹。这些影响,他无法剔除的干干净净,所以就形成这种,取法元人意韵,融入明末装饰性技法的风格。

山水册页的创作形式比较灵活,由于尺幅较小,可以画一些相对随心所欲的作品。这帧画面上几乎全是留白,表现出水天一色的美景。如果是立轴作品这样画肯定不行,但是在尺幅之间,就会让人觉得雅致脱俗。究其原因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要考虑到作品的尺寸。关于这个问题传统画家有很多高妙的观点,具体到这帧作品上可以看出,以少胜多,计白当黑的妙处。这也说明了,绘画创作并非饱满细致就一定是好作品,寥寥数笔,也可以画出精彩佳作。画中题写一句诗文“鸿雁来时水拍天”,让人久久注视不忍离去。

这帧作品与其他几帧风格略有不同,更像明代吴门画派的风格。这就是查士标对沈周作品的理解。沈周曾经画遍了姑苏美景,查士标也是江南人,他能看懂沈周作品的意趣。于是他尝试用董其昌的笔法特征画出沈周的风格,前文已经分析了,他擅长“微调”,这就是他的个人特点。这种谨慎的尝试,让他的画多了典雅柔美的感觉。

和同时代的画家相比,查士标的传世作品略多一些,这离不开家族传承的力量。江南的底蕴,也是靠这些名门望族延续下来的。查士标和家族的这种互补关系,滋养了他的艺术创作。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