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迷蒙的“米家山水”
在本文下方留言,获得置顶的读者,赠送本文推荐的“大家小书”一本;转发文章并截图发送后台的读者,随机赠送“大家小书”一本,赶快参与活动吧!
山水画的卓越成就在宋代山水画获得普遍重视的形势下和山水画家积极地劳动之下,以平远为基础的山水描写有了较突出的表现。我认为这种发展是比较正确的比较科学的。
最工平远山水的宋迪创造了八种主题,即“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宋江少虞《皇朝事实类苑》,《佩文斋书画谱》卷五十引),大大丰富了平远山水画的主题,并启发了不少的山水画家。
宋 王洪 潇湘八景图之潇湘夜雨 90.7cm×23.4cm
宋 王洪 潇湘八景图之平沙落雁 90.7cm×23.4cm
宋 王洪 潇湘八景图之烟寺晚钟 90.7cm×23.4cm
宋 王洪 潇湘八景图之渔村落照 90.7cm×23.4cm
宋 王洪 潇湘八景图之洞庭秋月 90.7cm×23.4cm
宋 王洪 潇湘八景图之远浦归帆 90.7cm×23.4cm
宋 王洪 潇湘八景图之江天暮雪 90.7cm×23.4cm
宋 王洪 潇湘八景图之山市晴岚 90.7cm×23.4cm
请看看八景的画题,不难想象宋代山水画家们的表现能力和艺术成就到了什么境地。
原因之一,是宋代的画家不像后世——特别元代以后——的分工那样孤立,至少是人物、山水,或山水、花鸟各体并精的,所以能够产生并发展像八景那样所描写的景色(从时间说,“山市晴岚”之外几乎全是下午六点钟以后)。这是一件简单的玩意儿吗?老实说,中国绘画的工具和材料,今天讲来,还是很不够,它们的性能,还是有一定的局限的,可是画家们高度的智慧和艺术修养,却是无限。
宋画——尤其山水画的画面,都是美的原动力的集中,动人心脾的佳构。
米友仁《云山墨戏图》
米芾和他儿子友仁的山水画,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中是别树一帜的。所谓“米家山水”给我们的印象是善于表现风雨迷蒙的景色,峰峦树木多半由“点”而成。这种画法,有不少人怀疑它,甚至讥讽它,所谓“善写无根树,能描懵懂山”(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你看,真的山水中哪有什么一点一点的?!我们可以分别来谈谈,首先我们应该肯定米家山水的表现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
例如关于“云”(或水)的描写,它打破了像工艺图案那样用线条表现云的轮廓而采用比较接近自然的水墨渲染的方法,这在当时,实在是一种新的表现方法。
米芾《春山瑞松图》局部
其次,他们的画面并不是完全由点来构成,实际是轮廓、脉络非常真实,非常清楚,“点”(即所谓米点)只是用来表现一定程度的水分的。同时,他们又善于用绿、赭、青、黛诸种色彩,如米芾的《春山瑞松图》,的的确确就是春山。他们这种表现的技法的形成,无疑是由于真山水的启发。
就米芾说,他曾久居桂林,而“桂林山水甲天下”,很可能是由于桂林山水的影响。他40岁以后才移住镇江,北固、海门的风景又和桂林相仿佛。他自题《海岳庵图》—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之一—说“先自潇湘得画境,次为镇江诸山”,可见桂林的风景是他印象甚深、念念不忘的。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
董其昌曾携米友仁的《潇湘白云图卷》游过洞庭湖“斜阳蓬底,一望空阔。长天云物,怪怪奇奇,一幅米家墨戏也”。
正文/傅抱石
图片/侵删
新 书 推 荐
《中国绘画史纲》
傅抱石 |著
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