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动书法界的兰亭论辩
一九六五年前后,在南京相继出土了谢鲲墓志和王兴之夫妇墓志,这些东晋时期的墓志引起了学者、书法家郭沫若的关注,他经过研究后撰写了《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的文章。该文于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二日发表在《光明日报》和《文物》上,发起了一波对于王羲之传世名帖《兰亭序》的质疑声浪。由于郭沫若的身份和学术成就非常显赫,因此造成的影响也十分重大,有些学者赞同他的观点,也有的发表文章坚决反对,由此掀起了著名的“兰亭论辩”。
▲王兴之夫妇墓志
▲王兴之夫妇墓志
王兴之和谢鲲同为东晋时期的人物,王兴之不仅是王羲之的同族兄弟,而且还曾在军队中共事,因此他们的墓志中的书法应该与王羲之的书法具有同样的时代风貌。但是王兴之夫妇墓志的书法带有明显的隶书笔意,而王羲之的书法却已经没有了这个特点,转而是唐代特有的楷书笔意,这个明显的差异引起了郭沫若的疑问。
▲谢鲲墓志
我们知道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书法尚未成熟的时期,一些书体并没有发展完善,并不会像当代书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况,那时的书法风格应该比较趋同,具有明显的时代风貌,因此郭沫若从书法风格上所产生的疑问是有其道理的。
▲西晋 陆机《平复帖》
郭沫若再拿同时期陆机等人的书法进行了比较,如《平复帖》虽然与《兰亭序》一样都是行草书,但是却依然保留了浓重的隶书笔意。史书上记载王羲之“善草隶”,也就是带有隶书风格的草书。这些都是《兰亭序》中所看不到的特点。
接着,郭沫若对于《兰亭序》的文字也产生了怀疑,《兰亭序》作为东晋时期重要一场文化活动的总结文章,竟然没有被当时的文集所收录,是被当时人遗漏了还是王羲之根本没有写过这篇文章?郭沫若从种种疑点分析得出,《兰亭序》从文字到书法完全是伪造的,他推断可能是唐朝的智永和尚所为。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以他的文采和书法成就完全可能创作出《兰亭序》这样的作品,而且从他的书法分析,与《兰亭序》如出一辙。
▲唐 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局部
其实自古就有人怀疑《兰亭序》的真伪了,宋代学者王铚认为,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一国之君,想得到王羲之的真迹还要派出特使从一个老僧人手中骗取,竟然编造出“萧翼赚兰亭”的故事,这简直就如同儿戏!虚构这个故事的人显然另有企图。
新旧观点和证据经郭沫若一一考证,无疑像是一枚重磅炸弹,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兰亭序》在历代书法界占有重要的作用,人们习字都会用它作为范本,学者们从技法、理论角度纷纷撰文赞美它。如果《兰亭序》是伪造的,那么这将是对书法理论体系的重大一击,书法史恐怕都要改写。
▲郭沫若书法
著名书法家高二适先生从郭沫若所列举的疑点一一加以论证,进行了反驳,发表了《〈兰亭序〉的真伪驳议》。高二适认为,书法风格在社会的不同层面有着区别,作为名士的王羲之和民间墓志上的书法肯定有所不同。墓志作为严肃的文体必然会写得庄重、肃穆,而王羲之起草文章应该毫不拘谨,所以才会显得潇洒。书法风格的差异不能作为评判《兰亭序》真伪的关键证据。
▲高二适书法
郭沫若、高二适的观点针锋相对,先后有多位学者、书法家加入了著名的“兰亭论辩”。发起于五十五年前的这场“笔墨官司”持续了多年,近年来仍旧有学者发文深入研讨。可见,围绕着《兰亭序》真伪的讨论不会结束。
这场发轫于半个世纪前的“兰亭论辩”对于现在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兰亭序》作为书法的经典范本,被历代帝王所钟爱,又被临摹、复制成多种版本,有着神秘而传奇的经历。它的地位恐怕无人能望其项背,就连郭沫若也承认他并不否认《兰亭序》的书法成就。现代人对于经典是要秉持的虔诚的心态去学习和认识,我们从中不仅能学习到经典的技法,还能研判书法发展的过程和轨迹。
另一方面,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王羲之书法均为后人的临摹品,《兰亭序》也不例外,它的众多摹本水平有高、有低,因此我们不能以盲目崇拜的心态去学习。有的人能把《兰亭序》背临的惟妙惟肖,一旦独立创作就完全没有了章法。所以我们既要使用这根拐棍,又要学会放弃这根拐棍走出自己的风格,我们学习王羲之并非简单的外形模仿,而是学习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