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奇妙夜:如果没有它,生活多么无趣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你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了解它?通过当地的第一口美食,通过打卡网红地,或是其他别的什么。
而我通常会选择先去当地的公园和博物馆。去公园是为了感受当地的日常风土人情,去博物馆则是为了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谁让博物馆是一个城市以及一国家的灵魂文化中心。通过博物馆这个宝藏的会客厅去了解这个地方,一定没错。
今天正好是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将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这一纪念日的设定,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借着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当我们在谈论博物馆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中国国家博物馆
「博物馆」一词,源于希腊文「缪斯庵」(museion),原意为「祭祀缪斯的地方」。缪斯是希腊神话中掌管科学与艺术的九位神女的通称,她们分别掌管着历史、天文、史诗、情诗、抒情诗、悲剧、喜剧、圣歌和舞蹈,代表着当时希腊人文活动的全部。
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博物馆作为一种事物的运动形式,可以说自始至终是围绕着「物」进行的。早先的博物馆文化,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私人收藏室。王室或土豪们将收藏了一屋子的奇玩珍宝开放给上流人士参观,那个时候更多的意义在于炫耀。
到了十八世纪,英国殖民势力在海外的急速扩张,上流人士对于其他国家的工艺品、稀有动物标本等物品的兴趣大增,因此收藏了大量的精美艺术品。好的东西自己欣赏哪有大家一起欣赏来得快乐,所以就有一些有钱人把自己的私人收藏对所有人开放。这也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公众博物馆的雏形。早期的博物馆藏品主要来源是捐赠,即便到了现代,社会捐赠依然是博物馆藏品来源的主要途径。
△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
博物馆「物」的收藏、研究和利用,以大量实物组织陈列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的博物馆已经不是有钱人肤浅的炫耀展馆,而是以多种功能和多种层次服务于社会的场馆。
随着公共化服务理念的普及,教育成了博物馆的核心角色,这似乎成为了一种共识。
在博物馆中,知识的传授与学习都来自于参观者的自由选择,参观者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意向去索取知识,而这种主观的学习要得益于博物馆对观众的启发与培养。这便是一个博物馆的伟大与成功之处,它可以让每个参观者不必漫无目的地来再不知所云地离开。
△北京 国家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公元前2350~前2050年) 复线交叉纹双耳彩陶罐 甘肃省博物馆藏 @动脉影 拍摄
我们不能预知未来是什么样子,但在博物馆里我们却看得到从前是什么样子的。千百年来,关于世界的故事太长也太多,好在有一座座的博物馆,它立在那里,用一个有限的空间,展示出了世界的无限可能;收藏了那些凝聚日月精华,历经沧海桑田的艺术品,穿越时空给我们带来无限震撼。
△荆州博物馆 战国 龙形玉佩 荆州院墙湾楚墓出土 @动脉影 拍摄
博物馆中的藏品,静静地立在那里,向每个参观者散发着它的灵韵,激发了参观者强烈的好奇和求知的欲望。隔着玻璃,看着那些「真品」,联想着它们背后的故事,很可能千百年前是哪位帝王把玩的爱物,如今却是这样真实的在眼前。
每一次藏品前地驻足,在你凝视它的瞬间,都会觉得我们与艺术品之间,那敬而远之的距离感,真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我想这也是每个参观者在博物馆文化探知的奥义所在,为之流连,为之倾倒。
△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 战国 鸟纹戈 @动脉影 拍摄
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未知东西的探索,只需要一个搜索引擎就可以了解。多方技术变革也给博物馆的运营带来巨大的变化,近些年来,VR、直播、3D打印、手机移动客户端等新兴技术的开发涌现,让数字博物馆、虚拟博物馆、掌上博物馆等概念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
拿我们的故宫来说,故宫开发的《每日故宫》APP,以日历的形式推出,每日一件故宫藏品。只要你有手机,安装一个APP,你就能每天随时随地地观看到故宫藏品,精美的图片配上藏品介绍,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还获得了藏品知识的普及。
想获得更多国内博物馆线上资源分享
找微茶师(wechashi)
不论是VR技术,还是三维全景,都极大地丰富了用户的感官体验;不论是「活」起来的博物馆,还是「动」起来的文物,都带给观者更多沉浸式的互动体验,拉近了人们与艺术之间的距离。科技赋予艺术品新的生命力,让博物馆中的藏品「活」起来,走进我们的视野,也走进人们心中。
互联网时代赋予博物馆新的意义,脚步暂且不能到达的地方,眼睛一定要到达。
△纽约 大都会博物馆 北朝 鎏金奔羊纹铜牌饰 @动脉影 拍摄
博物馆的诞生和存在,给人类文明注入生生不息的精神能量。博物馆像是夜晚天空,藏着的宝贝如皓月星云布散开来。也许那些灿烂的历史文化与我们远隔千里,但博物馆总能让同梦者聚在一起。
回想曾去过的博物馆,只要置身在这一场跨越时空的探索中,就足以让人生出奇妙体验。隔着玻璃,看着藏品,站在过去和未来的岔路口,时空交错。
但愿我们也拥有他们的眼,发现他们藏匿于器物之中的「灵」。但愿我们也拥有他们的手,创造当下灵魂中的「韵」。
△北京 首都博物馆 #畿辅通会——通州历史文化展# 清 白玉小马@动脉影 拍摄作者:兮浅 | 弘益茶道美学编辑
•排版编辑 兮浅
•图片来源:动脉影拍摄部分获授权发布,其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