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证中原墓葬文化的辟邪神兽
2020-05-17
图文/记者:幸晓燕、艾尼瓦尔·吾甫尔
博物馆故事 | 印证中原墓葬文化的辟邪神兽
走进历史,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今天的《博物馆故事》,带大家去吐鲁番博物馆了解一级藏品辟邪神兽蕴含的意义。
辟邪神兽,也称为“镇墓兽”,是古代人们为保护死者的灵魂不受侵扰而制作的一种冥器,放置墓葬中起到震慑“鬼怪”的作用。
吐鲁番博物馆珍藏的这件辟邪神兽,1972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高70厘米,虎头、豹身、狐尾,通体泥塑彩绘,是多种动物的组合态。辟邪神兽的青灰色身体上,彩绘有褐、蓝色圈点纹。瞪大的眼睛,张大的嘴,露出大而尖的牙齿,头顶及肩部插有板翼,显得凶猛威武。吐鲁番博物馆讲解员迪丽努尔·买明说:“它是古代人想象出来的一种能飞能跑能在水里活动的神兽,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
国内考古发现,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期。唐代以后开始逐渐减少。这种丧葬习俗主要流传中原地区,后来随着人口西迁,慢慢流传到了西域。现实中并没有这种动物,而是古人想象创造出来的。迪丽努尔·买明说:“目前,新疆地区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镇墓兽最多,并且形态各异,都是中原墓葬文化在我们吐鲁番传承的重要物证。”
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镇墓神兽分为木、泥两种。晋至南北朝时期,墓葬中出现的木镇墓神兽及随葬习俗,是由河西地区直接或间接传入的。而泥镇墓神兽及其随葬习俗,主要是在唐灭高昌置西州后,由唐代中原地区逐渐传入的,都承袭于祖国内地中原地区的文化。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