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这首诗,无一“高”字,却句句显高,令人叫绝
自建安文人王粲流寓荆州,作《登楼赋》寄慨以来,“登楼必赋”遂成为我国古代一大文学传统。环顾天下名楼,无不与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如王之涣之于鹳雀楼,崔颢之于黄鹤楼,范仲淹之于岳阳楼,在历经千百年的世事沧桑后,都已经融为一体,不分彼此了。除此之外,李白、杜甫等诗人,也都曾留下过千载传唱的登楼名篇。
如《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便是大诗人李白与好友夏十二,同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岳阳楼,唐时坐落在岳州郡治西南,今为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其西临洞庭,左顾君山,为湖南名胜。尽管在此之前,岳阳楼就已经闻名遐迩,但是李白留下的这首登楼名篇,却使岳阳楼更添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历来为人所称道。
尤为突出的是,李白在诗中并没有用一“高”字,去正面描写岳阳楼之高,反而能给人一种句句显高的感受。究其原因,便是李白运用了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从俯看、远看等侧面不同角度形容出了岳阳楼之高,且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令人叫绝。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李白是如何做到无一“高”字,却句句显高的?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首先,诗的开篇两句“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李白是从俯瞰的角度,侧面烘托出了岳阳楼之高。即登上岳阳楼往下俯瞰,八百里洞庭浩邈无垠、横无涯际的景象便一览无余。就如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所写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样,意境阔大,雄浑豪放。而洞庭的壮阔无边,却需要立足岳阳楼之上,其高便可想而知。
紧接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则是李白从仰看的角度,侧面烘托出了岳阳楼之高。即登上岳阳楼仰看天穹,南飞的大雁引走了我的忧愁之心,远处高耸入云的山峰上更是衔来一轮好月。从其意思来看,岳阳楼之高显而易见。而最为重要的是,它还表现出了李白乐以忘忧的旷达襟怀。因为李白游洞庭登岳阳的时候,正是他从夜郎被赦不久。
然后,诗的五六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便是李白作品中常用的夸张手法,即极写了岳阳楼的高耸入云。它的意思是说,在高耸入云的岳阳楼上下榻设席的话,就宛如在天上仙境传杯饮酒一样。虽然说它是夸张之笔,但是李白心情的愉快显然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整首诗的意境来看,此举无疑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
最后,诗的七八句“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则是李白的酣饮之乐了。即李白醉后便翩翩起舞,任由习习凉风吹拂着衣袖来回摆动。它承接了前两句的诗意,旨在突出诗人此番行动,恰似仙人之举。如此一来,岳阳楼就好比天上宫阙,浩荡无边的洞庭就好比人间仙境,均给诗人带去了极大的美的享受,所表达的是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
综观李白这首诗,显然没有用一个“高”字,从正面直接描写岳阳楼之高,而是从俯看、仰看等不同角度,侧面烘托出了岳阳楼之高,并且,李白在诗中还多专注于此时此景之下的主观感受,对景物未做过多描写,但是却在宏观上给人展现了一幅极其广阔的自然美景。总的来说,《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不失为一首令人叫绝的登楼名篇。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