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辛弃疾的这首《清平乐》,无一高级词,却写出了很多人向往的生活

Image 2020-05-02

随着电视剧《清平乐》的热播,很多人对词牌“清平乐”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后人常常将李白的“清平调”和“清平乐”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

一个是七言绝句,一个是四十六字的小令,题材不同,自然不能一概而论。

现在普遍认为“清平乐”是源自唐教坊曲名,以李煜的词为基准。

后来晏殊、黄庭坚、李清照等人都曾用过此调。

最为后人所熟知的应该是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入选教科书,人人都会背。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除了这首,辛弃疾还写过另一首《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无一高级词,却写出了很多人向往的生活。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写下了很多慷慨激昂的词作。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他这一生都以恢复山河为己任,临终时依然高喊着“杀贼,杀贼!

可惜的是南宋的统治者只知偏安一隅,“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当时南宋达官贵族的真实写照。

所以,主战的辛弃疾很长一段时间都被排挤,不得重用。

公元1181年,辛弃疾受弹劾,被罢免了官职。

他带着家人来到江西上饶,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闲居生涯。

在隐居上饶的那段岁月里,他写下了很多描绘田园生活的诗词,这首清平乐也是写于这段时间。

词的上半阕描绘了词人隐居农村的闲适生活。

白云缭绕,笼罩着一望无际的松林竹树。

这开头的“连云松竹”四字,便将隐居环境之清幽写到了极致。

“竹”是坚贞、高雅的象征,苏轼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而“松”也是很多隐者的心头好,李白在《寻雍尊师隐居》时曾言“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辛弃疾的居所不是富丽堂皇的亭台楼阁,而是遍植松竹,郁郁葱葱,这不仅写出了环境的幽雅,更是突出了词人不流于世俗的清高品格。

正因如此他才会说“万事从今足”

对于他而言,这样静谧的生活,比起尔虞我诈的官场,更令人愉悦,一个“足”字便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接着的“分社肉”两句是对“万事足”的补充。

隐居在山村的词人很快融入了这里的生活,在秋社日的时候,他拄着拐杖到邻家分祭肉,配着刚酿好的白酒,痛痛快快地饮酒吃肉。

这两句字里行间都流淌着一种和谐温馨的味道,足见当时辛弃疾的生活还是很惬意的,让我不禁想起了李白的“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当时的李白因为接到唐玄宗的诏令,写下了《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的诗中充满了激动喜悦之情,而辛弃疾这里则是一种另类的满足之情。

两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心境自然也大不相同,但是却都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田园生活。

松竹环绕,有酒有肉,这对很多隐居的文人来说,已经足够了。

上半阕短短几句,便写出了静谧闲适的田园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之情,足见词人对这样的生活有多满意了。

接着的下半阕,词人截取了一个很普通的生活镜头,进一步突出他对村居生活的喜爱。

西风过后,山园里的梨、枣都熟透了。村里的小娃们成群结队,拿着长长的竹竿,偷偷来到园子里打枣。

在外闲逛的辛弃疾恰好看到了这一幕,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反而在一旁静静地看着。

一个“闲”写尽他当时悠然的情态,若非真的“万事足”,也许他也不会有这样的闲情逸致。

儿童活泼有趣,而在一旁观察的辛弃疾同样很“皮”。

这几句笔调轻快,通俗易懂,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田园画卷。

“静处闲看”这样看似平淡的田园生活,是多少人一生难以企及的?

全词无一高级词,也没有用典,却写出了很多人向往的生活。

繁华过处皆如烟,淡淡人生静静过。

愿我们都不困于情,不乱于心,守一份心静,淡淡就好。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