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李商隐的“共剪西窗烛”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温馨体验
经典诗词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词简析
晚唐诗人李商隐与杜牧一起被称为“小李杜”,足见其诗名之盛。
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和暗示,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比如他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比如他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都因为其情动人,因为其有令人联想万千而探求不尽的意境倍受人们青睐,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但他的《夜雨寄北》却质朴自然,““寄托深而措辞婉”。
《夜雨寄北》,也有称《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从诗中“巴山”一语看来,诗写于巴蜀之地。李商隐曾经到四川任东川节度柳仲郢的幕僚,时间是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先于此一年,李商隐的妻子却已故去,所以才有这样的争论。但无论如何,我以为,这首我们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的诗,以含蓄隽永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而且是一个异地恋的故事。
题目交待了写作的缘由:一个阴雨连天的夜晚,连日的秋雨阻断了归去的路;窗外,秋水涨满池塘,一如诗人心中的愁绪;手上,是远方恋人的一封封来信,信中,一句句关于归期的询问中写满了思念。从首句“君问归期未有期”中我们读到许多过去的和现在的故事,我们读到久别的恋人对相聚的渴望,我们读到一句句焦急地询问:亲爱的,你到底什么时候能回来?我们还读到了,面对“涨秋池”的“巴山夜雨”,无奈的诗人拿起了笔:
先禀明实情:亲爱的,来信中一直询问我的归期,不是我不想回到你的身边,但是我真的无法确定归期。巴山夜雨阻断了我们相聚的路,这烦人的秋雨不知道何时停止……
接着诉说衷情,展望美好的未来:何时我们能够相聚一起、秉烛夜谈呢?那时,我们一定一起说说今天巴山夜雨时我们的思念……
阅读与写作
第一,要读懂诗中之句,更要读出句外之情。
这首诗的绝妙之处不仅在于诗中之情,更在于诗人用最简洁的语言向我们传递了极为丰富的信息,短短四句诗,带着读者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之间,在巴蜀之地和遥远的北方之间周游,去感受那美妙的思念之情,去阅读那缠绵动人的爱情故事。二十余字,道出了分隔两地的恋人儿无限的相思,道出了相思的恋人不能相聚的无奈,道出了恋人对相聚的美好的时光的憧憬,同时也道出了一方对另一方的安慰。
阅读时,要学会联想,注意透过句子去读懂言外之意。从“君问归期”中联想到北方故人的牵挂和思念;从“巴山夜雨涨秋池”想象到因雨不能归去的无奈;从“何当”一词读懂诗人对早日回归与“君”相聚的渴望;从“共剪西窗烛”想象到相聚的甜蜜与温馨……
第二,学会细节描写。
诗文中,一个细节描写胜过长篇累牍的记叙和描写。诗中的“共剪西窗烛”一句,以一个简单的细节,把美好的相聚具体化,充满画面感。我们透过西窗,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一幅温馨的图画:久别相聚的两人促膝而坐,彻夜长谈,一次一次地剪着烛芯……这幅画面看似窗口的剪影,包含着久别重逢的喜悦和温情,包含着情意绵绵的思念,包含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夜雨寄北》让思念穿越了时空,飞跃了千山万水,流传了古往今来,也给我们带来许多阅读和写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