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油画家杨兴雅:独树一帜,弘粹图新

2020-05-01

艺术简介

杨兴雅:中国油画新传承主义创导者。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北京世华名家书画院副院长。

“愚者”说“画”

——杨兴雅

画有五品:

艺术品的鉴定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标准。在国内,有很多喜欢和收藏艺术品的人,他们往往感到茫然,无奈常常借助媒体或艺术机构所推介的名人、名门、各种头衔等一些艺术之外的东西做为旁证来证明画的价值。还有些人将其画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混同,如一些帝胄官阀,贤达名流,一经爆炒便价值连城,当然这些作品也不是缺少艺术价值,只是被夸大了。而导致这种混同是因为艺术鉴赏能力的缺乏。因此,我提出所谓的“画分五品”,就是与大家一起体会绘画作品的五种境界。

《梦里家山》 178*154cm

美:即悦目。众所周知,艺术品必须是美的。色彩、意境、造型、韵味,诸多艺术元素,和谐统一,成为颇具美感的艺术品。绘画艺术品,又称美术品,“美”乃是其作品的基本要素。由于文化的差异性、不同的人对于美的认知不同,当下很多人对“美”的认识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美的种类很多,例如恬静之美、华彩之美、俏丽之美、缤纷之美;同时也存在雄浑之美,苍凉之美、残缺之美,冷峻之美等等。形式不同的美,含义也不同。健康的主题,它所呈现出来的是人对社会对现实的思考,这就是美的。同时美也是要有悟性的,伟大的命题,诞生出崇高的美感。但是如果进入了思想上的误区,那就不是美了,美从本质上来讲是精神层面的。一个画家的精神层面的高度决定了这个画家把握“美”水准。

《幽》 36*34cm

雅:即赏心。“雅”的作品,不仅给人以视觉感观的愉悦,更要具有一定高度的文化品格。“雅”是一种文化滋养,也就是有格调、有品味、有思想、有意境。通过画面带给人无限思考和联想。也是通常我们说的“文学性”。文,化于心,一件高雅的艺术作品,如友如师激励一颗奋发的心灵。

《清瀑》 69*80cm

新:即启智。多数画家能够做到画面很美、有格调、有品味、但要想脱颖而出,让自己的作品有个性,就得需要“新”。艺术是心灵的窗户,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困乏,要通过艺术这找到快乐和希望,找到继续前进的动力。艺术需要创新,创新,是艺术家献给世界最有价值的甘果。没有新鲜感的东西不能被称之为艺术。创新是比“美”和“雅”更高级别的。只有不断创新,思维才能拓展。

《不觉己到黃昏时》 80*80cm

妙:即骇俗。许多大乘之作妙在似于不似之间,鬼斧神工,看似天成,却是人工造化。似真似幻,令人浮想联翩,令人留连忘返。能够称得上妙品的艺术品为数不多,不是每个画家的每件作品都是妙品,大师的作品也不例外,妙品是不可多处的,让人看了之后能够为之一振。

《老街》 100*100cm

绝:即传世。绝品是划时代的作品,一般是大师的巅峰之作。比如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日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等。绝世作品,在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体现了艺术家为时代奉献的伟大艺术智慧。不仅成为代表某一时期的艺术符号,也已载入人类思想进化的经典之中。

《莫奈在睡莲湖畔》 80*80cm

“画”说两端:再来说说中西绘画的源流。从宏观上来看,中西艺术基本同源。早期的先人都把岩画作为记录生活的一种形式。聪明的东方人逐渐找到了另外的艺术载体,经过烧制的泥土—陶。中华有广袤的土地、泥土文化促进了家庭作坊兴起,各种抽象几何图案记载着先民们对自然的认识。泥土文化、农耕文化最终走向了以土地资源占用为目的皇权文化。在那时候,画画的一般都是文人官员,他们画画的目的主要陶冶自身的情操,做圣贤完人。为皇权服务其经济来源自有保障。绘画和书法没有多少商品属性。所谓的客户就是圈子里的朋友,互相馈赠,饮酒抒怀。中国绘画讲求品格,逐渐登上雅文化——写心(即写意),强调自身修养的境地。同时也确立了东方绘画独特风貌。但随着中国走向近代的步履蹒跚。在经济上大大落后西方列强,中国绘画对文化的自信产生动摇。开始观注西方,逐渐走上了写实主义的的道路。甚至出现盲目崇拜,唯西方理论马首是瞻的状况。

《克里姆特的假日》 80*80cm

回头说西方,西方产生了石头文化。石头文化发展了社会分工,促进了商品社会和城市化的进程。出现了一些画画的工匠,甚至艺术巨匠。他们服务于社会各个层面,绘画越来越写实,特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绘画走近科学,随后,一批勇敢的艺术家不满足模式化的艺术氛围,开辟了印象主义绘画的新领域。而印象画派,其实,也是写实主义科学探索的延续。随着照相技术的完善,西方艺术家感受到巨大的冲击,许多人把目光转向东方,开始走上现代主义的道路。从“摹物”转向自我的关注和表现。但是和中国不同的是,西方艺术家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宣泄。中国自古追求自身的修养,有一个高尚的目标。靳尚谊先生曾经指出油画要有中国风格。他谈过一个“文化自信”的问题,中国人要画油画必须要有中国画风,要不然没有创造性。中国画不是写实的,但有现代感,生存空间非常大。西方绘画最主要的优势是写实,中国人最擅长的是写意,因为中国人对抽象艺术的理解在世界上是先进的。中国的文化不仅丰富而且具备智慧的高度,中西方各有特长相互交融,中西双方不能按各自的标准去看待对方的文化,而应该更具包容性,各取所需、相互学习借鉴、和谐共生。

《恐惧》 100*100cm

新传承主义:

提出新传承主义这个理念,源于对中国油画的“文化自信”,是因其别于以往传承的理论和实践。之前我们提到传承,往往指的是师从某门某派。重技艺、轻文化。中国的绘画方式不同于西方,重视文化的积淀和生活的概括:胸中有山海、下笔随性情。造化境界,奇幻万端。常常是画中有灵性、画中有诗篇、画中有人格、画中有精神、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画者传神,观者神会。这样一种智慧的艺术互动,构成了中国绘画的典型特征。新传承主义的提出,就是希望将上述种种的文化体征融入中国油画的创作中从而体现中国精神。

新传承主义概括成四句话就是“中华品格、我法万象、有术无束,弘粹图新。“中华品格”旨在体现中华的文化和中国人的思想精华,通过油画艺术家来表现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不同于西方绘画思维模式的中国精神。中国有灿烂的古代文明,特别是对于万物意象的理解,具有普世的艺术价值。无论是仰韶图案,还是楚辞唐诗都体现了中国人极丰富的想象力和理解力。

《霏雪如妆》 100*100cm

当前西方的价值观有其局限性。越来越倾向对资源过度的索取,表现出对自然的轻蔑和傲慢。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也是对人类自身的尊重。寄情山水,励志云天。中国文化中表达的对自然的热爱,在世界也是屈指可数的,与西方很多颓废的思想不同,中国自古提倡奋发进取,乐观有为处世之道,现在社会普遍很浮躁,这种积极的思想应该强调,在绘画中更应该体现这些。中国的文化有由此及彼想象空间,把现实的东西加入无限延伸,让观画者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中国推崇刚柔相济的辩证思维。讲究虚实结合,张驰有度。

《仙女峰》 143*141cm

“我法万象”即用自己的艺术眼光和表现手段,描绘艺术中的真界。我法应用有别于他法,意象应是对真善美的理想化、有术无束,“术”指技术、技法。许多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新和探索的时候,往往重理念,轻技法,其实技法是准确表达理念同时感染观者的基础,保持技术的鲜活是进行艺术创新之必备,技术要不断进取才能得到发展,坚决避免僵化和停滞。而无“束”则应突破各种束缚,追求创新,用更多的“我法”发展中国的绘画,让中国文化影响世界,用精神来带动物质。

《箫声》 80*70cm

新传承主义说得再透彻些,就是要让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为世界所理解和赞同,这是一个文化大国的历史责任,也是中国油画家的责任。新传承主义体现在油画艺术的创作中,包括思维方式,哲学思想,本土绘画方式,不同于西方的艺术价值取向等等。长期以来由于对西方美术有一种崇拜的惯性,许多中国艺术家将其着眼点集中在对西方油画技法的探究和深入发掘上,而在艺术价值观的认知上,忽视深入探究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尽管许多有求索精神的艺术家对于油画民族化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但由于缺少对中华文化价值观“文化自信”,导致在油画创作进程中缺乏理论支撑,故而感到力不从心。

《月亮湖》 300*156cm (2019)

多年来,由于经济地位的差异,西方的艺术价值观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其实中华文化具有独立的品格,归纳来说,西方文化摹物,中华文化传神。当今中国正处在一个被世界所关注所解读的最佳时期,对于中国的崛起,赞赏者有之,嫉妒者有之,误解者有之,中国油画作为中国文化载体的一部分,应当把优秀的美学思想和博大的情怀昭示于世。提升中国油画在世界艺术格局中的话语权。以中华为本,融贯中西,将艺术成果转化为物质成果,赋予璀灿的中华文明新的内涵。这也是对“弘粹图新”的诠释。

《无象之象》 120*220cm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