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浅析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发展的三大影响因素

2020-05-01

导语:

中国有句俗话,"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也许是很多挑食的中国人从小听父母唠叨到大的,中国人小时候基本上父母都要跟在屁股后面追着喂食,怕吃不饱不长个子之类的。要说饮食是人的基本需求,国内外学者都会举手赞成的。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生理需求就提到了水和食物是必不可缺的。饮食文化发展到今天,种类丰富、色香俱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体现。笔者不禁想问,古代中国人类的饮食有现在这么丰富吗?他们都吃的什么呢,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图示

阶层观念

原始时代,人类主要以打猎为生,生吃动植物。后来据说有一次打雷,森林着火,动物被烧焦,人类尝到火烧后的美味,便有了对食物烧制的意识。尧舜禹时期,开始出现国家政治形态的萌芽,形成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中心的政治体制,出现王权、职官平民等政治观念。这种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早期的饮食文化。饮食出现君民的差别,历史上有记载皇帝使用银子打制的酒杯,可见其奢靡,还有著名的晋惠帝询问大臣闹饥荒时"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历史记载,从北齐开始,宫中开始设立专门负责宫廷饮食的机构,到了隋唐时期,甚至出现了又一个御膳机构,称为殿中省尚食局。主要负责皇帝的饮食。相传食物端上来后,有专人先用银针试毒,之后还要有人试吃,没有问题皇帝才会吃。清朝时期,宫廷饮食达到巅峰。据传,皇帝每餐要有20多种菜肴、4道主食和两种粥或汤。

古代银针验毒剧照

相比君主,平民则主要是以五谷杂粮、时令蔬菜为主。《诗经》中提到的植物作为蔬菜食用的就有约20种。据相关资料,汉代的平民一日只吃两餐,而君主则为四餐。因为阶层观念导致的饮食文化差异,《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可以说是比较细致入微的描绘了。《金瓶梅》中则反映出了明代时期中等家庭的饮食状况:以烧饼、馒头和各种饼类为主。副食方面有煎面筋、酱菜类和荤食如鸡肉、鸡蛋等,时令蔬菜的食用也很普遍。 且不谈是否奢侈,从饮食的角度,确实促进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刘姥姥进大观园剧照

地域差异

中国历史上区域面积最大时期是在元朝,全国划分为一个中书省和11个行中书。因为地域辽阔,山川河海、地貌特征等因素,对于古代以农耕为主的中国来说,自然出现了不同的种植文化。因农作物的不同也就导致了饮食文化的差异。现在大家可能听到最多的就是南北方差异。比如说一直流传到现在的"南稻北麦"一说。

元朝最大版图

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降水丰富、气候湿润,河湖众多,极其适合水稻的生长,故历史上南方都以米为主食。常见的米粥、米饼、米粉等。而秦岭、淮河以北则多为旱地,降水量不是很丰富,气候干燥,故种植小麦居多,而当地人民也自然多以面食为主食。常见的面条、面饼等。历史记载显示,麦子在中国呈现了一个自西向东、自北向南而最终稳定在黄河中下游区域的象征。从地图上再往北看,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越往北降水量越少,而且土地也不是很肥沃,所以那里的人们多以放牧业为主,因此主要以羊肉和奶制品为主食。中国古代是有明文禁止不准吃牛肉的,牛是特级保护动物,这也是农耕文明的一大特色。

明朝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提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中国一直延续到现在的饮食文化也许正是这句话的完美体现,换句话说也是古人的因地制宜,对土地和生活条件的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中国饮食的多样性。

宗教信仰

古代中国很早就有一套独特的信仰体系,并最终形成了丰富的祭祀文化。古人通过一套庄严讲究的仪式向神灵致以敬意,并用丰富的祭品供奉。儒家文化中最重要的就是祭祀文化,祭祀祖先、天地、山川江河。有史料记载,古代最早皇帝争的就是个祭祀的权力。关于祭祀的食物则留下了一些专用词汇,比如说粢食。中国最早是个农耕国家,耕牛最为珍贵。古人将珍贵的食物用于祭祀,可见其满满的诚意和敬意。所以祭祀会有牛羊肉等,而以羊肉居多。

除了中国本土的儒教、道教等文化之外,饮食文化也离不开宗教的影响。中国民族众多,宗教也呈现多样化,由此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影响也是源远流长。在众多宗教中,数佛教影响最为深远。佛教的素食、素席成为了它独特的象征,但又因用料与制作工艺考究、色泽精美受世人喜欢。历史记载,其实早在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之前,素菜文化就已经出现。不过随后佛教将其发扬光大,增加了其丰富性和多样性。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一些经文,如《楞枷》、《涅架经 四相品》等崇尚"素食清净"、"戒杀放生"的理念,一时成为风气。南朝的梁武帝萧衍更是素食终生,以帝王之尊提倡天下。为此,他还曾下过《断酒肉文》诏书,认为断禁肉腥是佛家的善良行为,必须遵守。

梁武帝萧衍

这些饮食文化通过宗教的形式延续至今,像佛教,虽然现在僧徒已经思想更为开放,不单纯从饮食上控制体现一个出家人的特征,现在很多人依旧认为出家人不吃肉食不杀生才是合理的。

结语"民以食为天",中国一向是个对饮食很重要的国家。古人在饮食的种类、食器的发明、饮食礼仪等方面的研究对中国饮食文化影响深远。无论什么时期,饮食文化与政治、社会、经济等因素都密不可分,特定的时期和地域、宗教信仰等要素才形成了现在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笔者也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外文化的进一步交融、人类的不断进步,中国饮食文化会发展的更好。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