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要趁早,执笔正当时
很多名人作家说过,“读书要趁早”。当然,这种读是有深度的读,能够获取知识和内涵的读。读的书多了,就会产生思考,生出了想法。有了想法,可不要憋着呢;或者无声无息,转瞬消逝了。倘能凝结起来,形成文字,岂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写字是我的工作。可要说到文章,甚至文学,自己只能算作爱好者。起笔这样的题目,确实感到肤浅和惶恐。只想在现时的环境里,寻求一些思想的共鸣,结交几个同道的文友;或能让更多的人拿起笔,记录生活,记录生命,记录时代。
如今,写作是件让人头疼的事。单位里,没几个人愿意写材料。至于文学,更是很遥远、很陌生的事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那种全民文学的浪潮,也许一去不复返了。一个爱好文学的人,在单位里大抵会被视作另类。在你的身边、社会上,你会遇到几个文学圈里的人?
我的青年时代,没有机会受到文学的熏陶。高考的指挥棒使我五迷三道语文成绩极差,我想自己再也不会和文字、文学打交道了。造化总是捉弄人,工作不久,我被安排到一个必须天天和文字打交道的单位。我像中学生一样,从学徒开始,一步步地积累积淀,总算摸着了点儿门道。有人说,这类文字,只要初中水平的人肯努力是可以胜任的——我就是这样的人。
长年累月地写,同样的题材、论述、内容、结构、格式,是很乏味的;更不幸的是,它成了你的终生职业。于是,在三年前的一个长假——百无聊赖的——我想,写了几十年,为什么不能为自己写一点儿东西呢?哪怕是记录一下生活的经历、内心的感悟,做个留念也好。其时,我刚刚读完了周有光老先生的一本薄薄的小书《百岁忆往》,简短的文字,简洁的表达,家长里短,以小见大,写尽百年风云,都是最普通的文字。这样的文章,我也想写,我也能写!
结果当然没有预想的美好,尤其对我这个缺乏文学底蕴和素养的人来说。但是,我一直没有停止跋涉,也愿意呈现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心路历程。
最初的想法,只是记录。如何记录,可也犯了难。想的,说的,和干的,拢在一块儿,变成文字和文章,也不是件容易事。叙事、论说、对话、结构、情节,怎一个编排合理?也是愁煞人,不自然地就写成了流水账。但是还要坚持,不断琢磨,请教老师,领悟经典。到这时,就开始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写着写着,就不仅满足于记录,而是要表现出自己的思考,并让这思考深刻起来,成为让大家伙都认可并感到深邃的思想。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也还在踌躇徘徊,积沙成丘。再往下怎么走,需要更多学习名人作家的经典论述了。
其实,每个人都在无时无刻地思考,让思考变成思想,是非落到纸面上不行。因为思考是散乱的、零碎的,大脑不可能系统地长时间地专注于一件事物的思考。文字记录了你的思考,倘要让这思考更全面一些、条理一些、生动一些、深刻一些,就做出了文章。
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或快乐,或忧愁,或忙碌,或悠闲,或成功,或挫折,我们能够改变,我们不能改变……其实还有另外一个世界在等待着你,这就是思想的世界、文学的世界、隐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可以奇思妙想,全知全能,天马行空,恣肆汪洋,让梦想变成现实,让现实变得魔幻,让不可能变成可能。你难道不想同时拥有一个这样的世界吗?
我们的大多数,重复地、经年累月地、穷尽一生地经历着同样的工作和生活,人生的价值、生命的价值,或许有,或许没有。但是写作和文学,一定会给你一个全新的有价值的人生世界。
这样一想,你对写作和文学的憧憬就有了。原来,我可以的!我可以记录生活点滴,描写人物事件,揭示情感世界,歌颂美好时代,赞美大好河山;或者解开心中的忧愁,卸下沉重的包袱;或者陈述己见,针砭时弊,振臂高呼……你在文学世界里,可以达到现实世界所达不到的广度和深度。
我相信,这不是只有作家、名家才可以做到的。我们很多人,只要在文学的道路上坚持不懈,不断攀岩,也是能够登上属于自己的高峰的。
你或许会说,这很难的,我没有那个天赋,文学水平也不高。其实,熟能生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应该多读书,多读经典名篇。到这时,你的读书又和之前的读书有了质的不同,甚或有了更多的“功利性”。
你会从写文章的各个层面去考量它、研磨它,心中充满了疑问。内容早就烂熟于心,而更多地关注优美的文字、跌宕的情节、戏剧的对话、鲜活的人物、入胜的叙事、复杂的结构;你一遍一遍地看,像语文老师一样去解读和重构,直到有所收获、有所顿悟。即使你仍然写不出这样的文章,但是道理却在“憔悴”中不断地积累,悄悄地改变着你的写作。正因如此,有时,我会把几年前读过的书再重新翻一翻,那些当初懵懂的道理,现在可能就清晰地跃然纸上了。
你或许会说,我的生活工作和写作完全不搭界,写作可没什么基础和优势。可是,我们知道,世界上名作家的出身和职业与写作无关的比比皆是。巴尔扎克曾在律师事务所当差,后来从事过出版业和印刷业;纳博科夫是蝴蝶研究专家,卡夫卡是保险公司职员;契科夫说“医生是我的职业,写作只是我的业余爱好”;村上春树开了家咖啡小店,在一次观看棒球比赛时萌生了“没准我也能写小说”的念头,正如他本人的描述“似乎有什么东西慢慢地从天空飘落下,而我摊开双手牢牢接住了它。它何以机缘凑巧落到我的掌心里,我对此一无所知。”“某一天,什么东西突如其来地闪现在眼前,于是万事万物为之面目一变。”
国内近代的国学大师胡适、林语堂、季羡林、钱钟书等等,更多的是以哲学家、语言学家甚至宗教学家的身份存在。当代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石悦),则是海关的公务员。现在自媒体越来越发达,涌现出大量的网络作家,很多也都是业余兼职的。他们都是在做自己喜爱的事情。这虽然不是一个全民写作的时代,却是一个最好的全民写作的时代。
而且,在新的时代,写作能够带给你更多满满的学识和正能量。因为你要观察美好的大自然啊,观察社会的前进脚步啊,观察身边的人物事件啊。你会为自己的知识浅陋而直跺脚。你会拿出“现学活用”的劲头,广泛涉猎各行各业、社会阶层;涉猎色彩、气味、声音,诗词、历史、哲学,戏剧、舞蹈、绘画;涉猎春夏秋冬、花鸟鱼虫、世间万象,无所不及、无所不通。你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从不会感到富溢,你将会成为一个广博睿智的人。
去岁寒冬,王蒙先生在中央音乐学院开讲了关于青春文学的《一堂好课》,由中央电视台康辉主持录制。王蒙先生中学时就加入了中共地下党,十九岁写出《青春万岁》长篇小说,二十二岁写出了《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是共和国历史的亲历者,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国家荣誉称号。
听了他的青春文学课,那种满腹经纶、口若悬河、激扬顿挫之势;那些诗词、排比、修辞,喷涌而出,滚滚而来;发自内心、如数家珍一般,没有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的修为,是难以做到的。他那些坎坷复杂的经历,北京、新疆、团委书记、文化部长、七十多个国家,如果没有文学,又怎么能真实地记录下来,怎么能深刻地反映出时代的特色。
他说,“文学是对时光的挽留,文学让你的青春不老,文学留住青春的体会、青春的心得、青春的记忆。”如果你是一位青年、一位听众,聆听这样的演讲,也会情不自禁地为之振奋,充满激情;也会情不自禁地爱上文学,爱好生活,留住青春——这就是写作的力量、文学的力量。我想,王蒙先生是一个用写作表现生命、用生命去写作的人。
如果你是一个青年,要展现自己的活力;如果你正处于中年,要积累人生的沉浮;如果你已步入老年,要留住逝去的岁月,请你拿起自己的笔,不要忐忑,不要害羞,勇敢地写出来,坚持地写下去。不要让自己的思想随风而去,不要让短暂的生命付水东流,不要让身边的时代如梭飞逝。要记住,读书要趁早,执笔正当时。
(作者:姜海舰 青岛市总工会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