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李商隐的《残花》,宝钗无日不生尘,他是说的牡丹花吗?
“残花啼露莫留春,尖发谁非怨别人。
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无日不生尘。”唐朝李商隐《残花》
李商隐的诗,向来以晦涩闻名,但是其典雅的音韵,以及密集的情感,却让人沉醉。仿佛是一杯美酒,喝出各种滋味,却怎么也分不清楚,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李商隐的诗有一种天然残缺的美。
比如这一首《残花》。
“残花啼露莫留春,尖发谁非怨别人。”那快要凋谢的花朵,在露水中摇曳,感叹春天留不住。你开的这样的早,这样的尖新,你怨不了别人。
因为李商隐的咏花诗不多,荷花几首,辛夷几首,石榴几首,牡丹两三首,梅花两三首。就让人好奇他到底是说的哪一种花。
在红楼梦中,曾用“宝钗无日不生尘”,来暗示薛宝钗才华和人生被埋没,这首诗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是牡丹。
但是细品起来又觉得不对,牡丹是晚春的花,谈不上留不留得住春天,相反,正是因为牡丹花的到来,春天才被延长了。所以在唐朝牡丹花是富丽永恒的象征,甚至比后来的朝代更多了道家的仙气。
那留不住春天的残花,李商隐到底是指的哪一种或者哪一大类呢?是什么花能够让它有这样的咏叹。
李商隐有一首梅花诗,他是在扶风界的道旁看到了11月份早开的梅花,他发出了哀叹,“为谁成早秀,不待做年芳。”说你开的这么早,不等待花时花季,不等待春风,你到底是为谁?
在南方温暖的季节,百花齐放,他却忽然想念南方早已经没有了的寒梅,“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你要知道寒梅在他记忆里开放,他是怨恨寒梅开花太早,等不到热闹温暖的春天。
在这样的一首诗里,谁在春天里“尖发”?只有梅花。所以李商隐的这首诗不是写牡丹花的,是写在春天正好的时候,梅花已经尽力过了,春天来的太晚,它已经用尽了力气,留不住春天。在春天早上的露水里凋零。
“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若是梅花只静静的守着,不过早的开放,如同修炼的道人,独守修仙的梦,但那样的梅花如同宝钗埋在盒子里,岁月也会让它形同槁木,寂寞如死吧。
这其实是李商隐人生和心境的两难。
李商隐是一个少年天才,16岁的时候就选入了令狐楚的幕府,反正是因为天才的早慧,他比别人受到更多的伤害,夺目的是才华,也为才华所累。他这么早出道,有两种原因,第1种原因是家庭寒苦,他必须早早的成名立业,改善家境,第2个也是因为天赋其才,不忍埋没。
但是他的人生实在是离奇。考上了进士,被剥夺做官的资格,想有所作为,朝廷的双方阵营都不敢用他。他的志向抱负,乃至于生活为才所累,一生都没有被重用。他越是感到时不我待,时光紧迫,命运就越发的嘲弄他,到了什么地步呢?比如说他到一个地方做幕僚,那个幕府的长官,不是被病死就是被调离。在唐朝幕府是低级官僚和文士进身之阶,一方面可以获得薪水,稳定的幕府会像朝廷输送大量的人才。但是李商隐真的很悲催。通常干不到一两年,正有机会提升的时候,幕府就换了主人,主人不是病死,就是调离,这种状况几乎维系了20年。让人不可思议,厄运一直跟着他。
又比如,在最艰难的时候,就是40岁的时候,他幕府的工作也丢了,因为幕府的主人又死了,同时小他10来岁的太太也死了。
但是李商隐有没有才华呢?他是公认的。但问题就在于每一个关口,命运都给他关上了门,他不得不从16岁开始起,到处颠沛奔波,直到生命的将止。
一个早慧的天才,会分外敏感时光的流逝。他像一树早梅花,玉树临风照眼惊人,但问题就是春风不度玉门关。身边到处都是热闹的百花,获得了春天的青睐,可是李商隐的春天,不是来的太晚,就是来的不够彻底。春天来了,他也老了。
回顾自己的一生,他典型就是起了个早集,冻死在春寒里。他走在了时代的前头,却被命运抛在了尾后。
李商隐的人生还有另外一种选择,十几岁时,他在玉阳山修道,如果沿那条道路走下去,也许不够坎坷,成为一个资深的道士。但是那样的人生岂不寂寞?就算是修炼成了道教大咖,又有谁知道他的救世才华?然而他的救世才华,在人间照样沉埋,而且更加的辛苦和悲哀。
横竖都是这样的一个命运,如同一树过早开放的梅花,开也寂寞,落也寂寞,不开不落,更加的寂寞。这就是他的悲苦人生。
然而李商隐在现实中他还是一个勇者,因为两害相权取其轻,关着也是死,出来也是死。他并不甘心宝钗何日不生尘的命运,在人世里跌宕颠沛了46年,最后挂了。
这首诗是李商隐晚年对自己一生的回顾,自己就是宝钗就是锦瑟,就是梅花,就是残花,是选择也是命运,是不甘也是甘心。只能如此。
但是我们可以听到李商隐的心声。
他不愿意过那种”宝钗何日不生尘”的日子。
但是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她到底是愿意还是不愿意呢?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