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末县墓葬出土一对奇形怪状之物,唐代女子的眉笔之谜,竟被破解
画眉虽是现代女性的必修课,但绝非是现代人的专属品。在历史上,古人很早就开始画眉了,但古人的画眉工具却令人费解。上世纪80年代,考古专家们在扎滚鲁克墓中发现了一对奇形怪状之物,从而破解了古人画眉的谜团。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扎滚鲁克墓位于新疆且末县的一处荒漠,在1985年被考古专家们偶然发现。考古家们经过三年多的发掘,累计清理了169座墓葬,都属于且末国时期的古墓。
且末国是西域南道十国之一,在《汉书·西域传》中记载,“且末国王治且末城,去长安六千八百二十里……”。因此,专家们能发现且末国的墓葬,对于研究且末国和西域国家的历史,都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在扎滚鲁克墓葬群中,专家们还出土了1000多件珍贵的文物,其中以木器和陶器最为丰富,除此之外还有丝织品,铜器和金银器等等。最难得的是,因为且末县一带气候干燥,所以还出土了大量书写有西域文字纸质书籍,以及墓主人的遗骸,甚至还有不少保存完好的干尸。
干尸的发现十分宝贵,对于研究古人的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都起到了极大的价值和作用。专家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具女性干尸,长约1.6米,年龄在40多岁,包裹着一套鲜艳的丝绸棉布,并与其他的干尸有明显区别。最关键的是,这位女性干尸还化妆了,尤其是她的一对眉毛黑如初描,柳叶形状的宽眉,一看就是知道是画上的。专家们都惊叹不已,她的画眉怎么能保存至今不褪色呢?
在一开始,专家们都百思不得其解,难道用了特殊的颜料吗?但即便如此,也已经过去了2800多年,不可能有颜料能保存这么久的时间都不褪色。一段时间之后,又有专家推测是不是用了眉笔,但后来并没有发现能画眉的东西。因此关于画眉的谜团,也一直萦绕在专家们的脑海里。
从史料记载来看,女子画眉起源于战国时期,如“粉白黛黑,施芳泽只”(屈原《楚辞·大招》),意思就是用白色粉敷面,再用黑色的黛画眉,最后涂抹芳香的油脂,就成了当时最美的女子。到汉代,画眉就变得很普遍了,还流行起“远山眉”,比如赵飞燕就是远山眉。再到唐宋,画眉风气进一步扩大,几乎所有女子都画眉,甚至出现了百种不同的眉形,如鸳鸯眉,垂珠眉和小山眉等。
我们了解了画眉的历史,就不难理解扎滚鲁克墓中女性画眉,毕竟当时的西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和融汇的地方,画眉的风气自然也少不了。后来,专家们对扎滚鲁克墓葬群,又进行了深入发掘和清理,在一座墓穴中出土了一件方形木盒,看起来十分精致,当专家们打开的时候都惊呆了。
木盒中装的是女性饰品,其中有两个小玩意引起了专家的注意,一个是长约6厘米的石棒,比手指略细一圈,并且一头呈尖形,看起来是经过打磨形成的。另一个是方形的黑色石块,体积不大一手可握,中间还有一道明显的沟壑。专家们经过研究和讨论,发现石块上的沟壑,就是用石棒一点点磨出来的。如此一来,专家们也就纳闷了,这两个是什么东西呢?又有什么作用呢?
专家经过化验,发现黑色石块不是石头,而是碳精,即碳的同素异形体,最大的区别在于碳精的鳞片中含有油脂,很多画家用来当颜料绘制国画,因为它的黑色很纯,也不容易褪色,在阳光下还有亮光。专家们茅塞顿开,原来石棒就是一支眉笔,在碳精上抹黑后用来画眉。为了进一步验证,专家们又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用它来画眉是可行的,如此也就解释了女性干尸上眉毛的颜色,千年不变的原因。
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代女性为了画眉,为了凸显美丽,也算是绞尽了脑汁,竟然想到用碳精画眉。或许当她们走在阳光下的时候,两弯黑中透光的眉毛看起来也别有一番韵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