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随园诗话中,袁枚提到的这两幅对联,到底谁的更好一些?

2020-04-06

有人问:随园诗话中,袁枚提到的于耐圃相公和鄂西林相公的的两幅对联,到底是谁写得更好一些呢?

前言

《随园诗话》的作者清朝诗人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这是一本关于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的著作,题主的问题出现在卷一:

于耐圃相公,构蔬香阁,种菜数畦,题一联云:“今日正宜知此味;当年曾自咬其根。”鄂西林相公,亦有菜圃对联云:“此味易知,但须绿野秋来种;对他有愧,只恐苍生面色多。”两人都用真西山语;而胸襟气象,却迥不侔。

这两幅对联在清朝人梁章钜(1775-1849)的《楹联丛话全编》中也能见到:

于文襄公敏中尝治蔬圃,自题圃门联云:“今日正宜知此味;当年曾自咬其根。”鄂文端公鄂尔泰亦有菜圃长联云:“此味易知,但须绿野亲身种;对他有愧,只恐苍生面色多。”用意各别,皆格言也。

袁枚认为于耐圃相公和鄂西林相公“胸襟气象,却迥不侔”,而梁章钜却说“用意各别,皆格言也”,一个有高下之分,一个说他们平分秋色。

到底随园老人评价中,于耐圃相公的好呢,还是鄂西林相公的好呢?这样分有没有道理?

一、三个人物

这里提到了两个相公,相公是旧时对于宰相的尊称

于耐圃相公,清朝乾隆时期的重臣于敏中(1714年—1780年),字叔子,一字重棠,号耐圃,江苏金坛人。于敏中出身簪缨世家,他在乾隆时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曾作为汉臣首揆执政,因此被称为于耐圃相公。

鄂西林相公,指康乾两朝的重臣鄂尔泰(1677—1745年),西林觉罗氏。雍正帝驾崩时与张廷玉等同受遗命辅政,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历任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等等。

袁枚说“两人都用真西山语”,真西山,指南宋的真德秀(1178年—1235年),号西山。他是南宋后期著名的理学家,继朱熹后的理学传人,创“西山真氏学派”人称“西山先生”。

二、很多人认为鄂尔泰更胜一筹

不少人评价鄂尔泰这副对联的胸襟气象更胜一筹:

此味易知,但须绿野亲身种;对他有愧,只恐苍生面色多。

原因很明显,下联有悲天悯人、同情苍生的意思。

不过,也有人认为,下联“对他有愧,只恐苍生面色多”有点高高在上、俯视百姓的优越感。

而于敏中的对联,似乎境界、气象窄小:

今日正宜知此味;当年曾自咬其根。

今日正宜知此味,上联与鄂尔泰的上联相仿,下联也只从自身说起,没有显示出更广的胸怀与志向。于敏中姿态放得比较低,没有鄂尔泰的气魄。

因此被认为与鄂尔泰的气象“迥”不侔。大多数读者都比较认可袁枚的这种判断。

是这样吗?

三、于敏中的气象

梁章钜认为二人“用意各别,皆格言也”,是对二人给予同等的评价。

为什么呢?我们可以看看于敏中对联里面暗藏的机关,不过,首先要知道真西山说了什么?

在南宋罗大经 的 《鹤林玉露》中有这么一段:

真西山论菜云:“百姓不可一日有此色,士大夫不可一日不知此味。”余谓百姓之有此色,正缘士大夫不知此味。若自一命以上至于公卿,皆是咬得菜根之人,则当必知其职分之所在矣,百姓何愁无饭吃。

可知,袁枚说他们二人引用“真西山语”,是这两句话:

百姓不可一日有此色,士大夫不可一日不知此味。

老百姓不能面有菜色,但是当官的人,不能不知道这种事情,即避免让老百姓饿肚子。这不是就是鄂尔泰的“对他有愧,只恐苍生面色多”吗?

再来品味一下于敏中的上联:今日正宜知此味。也就是“士大夫不可一日不知此味”的意思,和鄂尔泰的下联,完全是一回事。

于敏中下联里,咬其根即咬菜根,原本出自北宋汪革的名言 :

人能咬得菜根断,则百事可做。

意思是,只要坚强地适应贫苦,什么事做不成呢?

罗大经对于这句话的解读:

若自一命以上至于公卿,皆是咬得【菜根】之人,则当必知其职分之所在矣,百姓何愁无饭吃。《鹤林玉露》

可见于敏中这副对联的下联也不简单:

当年曾自咬其根。

我当年曾经吃过苦中苦,所以今天更要注意百姓的甘苦:今日正宜知此味。上下联是倒装之法。

儒家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要咬得菜根断,那么齐家治国的理想自然也能够去追求和实现。

四、两幅对联 哪个更好一些?

两幅对联,有两个评价,无论是梁章钜的“用意各别,皆格言也。”,还是袁枚的“胸襟气象,却迥不侔。”其实说的都对。

于敏中的对联表面上似乎“气象不侔”,但是其内在含义,和鄂尔泰其实没有区别。如此看来,于敏中的对联,含而不露、意境深远,比起鄂尔泰的浅白直露似乎更符合诗骚之旨,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用王国维的理论来说,于敏中有点“隔”,深意不太好理解。鄂尔泰的对联“不隔”更容易理解。

这也很可能是汉臣与满族大臣的在政坛气质上的不同,汉人要收敛得多。

清朝诗坛大家王士祯主张“神韵说”,他认为杜牧"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不如王维的"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因为杜牧自己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而王维不直接表达出来,而是让读者去领会和感受。因此王士祯认为:更不著判断一语,此盛唐所以为高"。

梁章钜认为两人不分高下,应该也有此意。

不过,袁枚却很看不上王士祯,袁枚主张性灵说,认为有真感情就要表达出来。所以他认为鄂尔泰的好。

结束语

欣赏对联也好,欣赏诗词也好,同一首作品或者同一作者的作品,有人喜欢,有人就不喜欢。

例如杜甫虽为诗圣,但是宋朝人陈善在《扪虱新话》记载,杨亿和欧阳修”皆不喜杜诗,二公岂为不知文者,而好恶如此。“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于敏中这副对联含蓄蕴藉而意味深远,更得诗家真味。鄂尔泰的对联明白直观,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这种风格的作品更容易流传。

我个人更喜欢于敏中的对联,但是这种风格的作品,可能曲高和寡。

@老街味道

西湖歌舞几时休,作诗易收复中原太难,诗人冤枉了南宋皇帝吗?

宋词的《木兰花》与《玉楼春》是一个词牌吗?答案为是也不是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