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千古名句“人生何处不相逢”,上一句也很经典,却十人九不知

2020-03-30

佛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擦肩而过。”有因必有果,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许多人不相信所谓的缘分,坚定不移地认为,只要努力付出,终究会得到想要的结果,对于爱情也是如此,真是如此吗?古人用“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给出回答。

提到古诗词,不得不佩服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文笔,把内心的情感融入作品。“一日看尽长安花”是开心,“潦倒新停浊酒杯”是惆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激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牵挂。毫不夸张地说,不管你是悲是喜,古诗词中都能找到相应的语句进行表达。

唐诗宋词的经典文化,值得用心品读和领悟,但我们容易“好读书,不求甚解”,有时只记得最有名的一句诗,从而忽略诗中其他诗句。当多年未见的朋友,因机缘巧合再次相遇,不禁发出“人生何处不相逢”的感慨。殊不知,这句话并非现代人创作,而是古人的原创,上一句也很经典,却十人九不知。

《金柅(nǐ)园》

北宋:晏殊

临川楼上柅园中,十五年前此会同。

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

解读这首诗之前,先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晏殊,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文人大多才华横溢却仕途失意,擅长诗文不懂如何为官,但晏殊却与众不同,既是当时文坛领袖级人物,同时官职显赫,历任礼部尚书、兵部尚书、集贤殿学士,后来更是成为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相当于宰相)。

晏殊从小聪明绝顶,五岁就能创作诗文,远近闻名的神童。有些神童,犹如昙花一现,应验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说法,方仲永就是典型例子。然而,晏殊一直开挂,智商保持在非常高的水平,十四岁到京城参加考试,凭借出色才华征服所有人,包括皇帝宋真宗。

正因如此,晏殊被破格赐进士及第,这种成就,比现在考进科大少年班还厉害。回头再看这首《金柅园》,据说晏殊是一位高产的词人,一生写下一万多首词,遗憾的是,绝大部分都没有流传下来,留存至今的不过几百首,《浣溪沙》是他的代表作,“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意境深远。

客观来说,晏殊的强项在于写词,并不太擅长作诗,但不能说他不会写诗。北宋时期,晏殊老家临川(今江西抚州)的衙门后面,有一个花园,名字就要“金柅园”,“金柅”二字大有来头,《易经》:“姤之卦,巽来而乾止之。巽为木,乾为金,故有金柅之象。”

且看前两句“临川楼上柅园中,十五年前此会同”,此诗具体写于哪一年,已不可考证,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是晏殊做官之后,再次回到故乡游览金柅园的时候而作。人都有怀旧的心理,晏殊也是如此,转眼间十五年过去了,金柅园还是原来的金柅园,几乎没有任何变化,自己却苍老许多,物是人非。

从晏殊的诸多作品里,不难看出他的豁达,即使偶尔回忆往事,也不会太过于感慨,一直给人一种乐观向上的感觉。三四两句“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直接体现他的乐观心态,听完一首歌,喝完慢慢一杯酒,把思绪拉回来,不沉溺于回忆,然后仰天长啸“人生何处不相逢”。

一千多年过去了,晏殊的“人生何处不相逢”成了千古名言,经常被世人挂在嘴边,但笔者认为,上一句“一曲清歌满樽酒”也称得上经典,不是谁都能写出来的。其实,欧阳修曾写下“此生何处不相逢”之诗句,据说晏殊读后产生灵感,把“此”改为“人”,从而有了“人生何处不相逢”。

在你看来,欧阳修的“此生何处不相逢”,与晏殊的“人生何处不相逢”相比,哪个更胜一筹?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