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同样写《春江花月夜》,为什么隋炀帝杨广远不如张若虚出名?

Image 2020-03-22

看到“春江花月夜”,大家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俨然张若虚个人品牌。这也说明张诗影响深广。

实则《春江花月夜》为乐府旧题,首创者是南朝陈叔宝,为其自度曲,曲词已失,曲题还在,后人取题作诗,就有了“春江花月夜”这一系列的作品。“春江花月夜”听着很有诗意,但陈后主喜好浮艳之风,创调之初就是奔着声色犬马去的(参考《玉树后庭花》),故这一诗体不脱宫体范畴,诗格纤弱,体裁促狭,内容上多有艳情。加之亡国因素,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春江花月夜”都是艳俗的代称,文坛上一度是排斥的。尽管因为张若虚的一曲《春江花月夜》彻底正名,却也已经是明清的事了。整个唐宋之际“春江花月夜”几乎无人问津,哪怕出现像张若虚这样可以神品视之的标志性作品,要摆脱固有看法,也要历经重重波折和十分偶然的幸运。

张诗尚且如此,其他诗人所作同题诗可想而知。这一系列,最亏的是杨广。现在留存下来的 “春江花月夜” 系列,应该说,除了张诗,就属杨广最佳。

张诗已经广为人知,出尽风头,杨诗却还在半熟不熟的状态。之前因为“春江花月夜”本身不受待见,再加上自己暴君的形象,自然无人会提,等到“春江花月夜”由靡靡之音变成旷古妙境,过于霸道的张诗又形成了垄断。杨广之诗,处境尴尬。

杨诗《春江花月夜》共两首,以第一首为人所称:

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这是杨诗中最知名的一首,不是标准的绝句,却无疑是难得的好诗。基本上因题成咏,很像今天的命题作文,与陈叔宝原调已无甚关联。

还记得当初读到这一首,很惊诧,原来杨广诗写得这么好。再想到所受教育里杨广总是以一副残暴荒淫的面目出现,以为必无一是处,一时很受震动。进而发现了类似的人还有很多。

回到这首诗。诗人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截取了从黄昏到晚上的典型景象。前两句写夕阳下的春日江面,江红似火,繁花盛开,波平如镜,是静景。“春”、“江”、“花”三字是为破题。后两句进一步入题,主写“月夜”。这是诗题最重要的部分。如何写月夜呢?杨广没有落入俗套,以平缓之笔写出了涨潮下的江流激荡,此时月亮出来了,星星出来了,星月交辉在浪起阵阵的春波里,此起彼伏,一会儿似乎要把星、月卷来,一会儿似乎要把星、月卷走,江、星、月以辽阔的动态之姿汹涌在无边的夜色里。

造语上, “将”、“带”二字颇可玩味,似乎巨澜的江河也是温柔的,懂人情的,词意上还造成真的驱月带潮的错觉,从而使诗思曲折一层,其实这里显然是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对仗之工更不用说了。

由于杨广后两句的出彩,整首诗的档次自然上来了。该诗也成为即景抒情的名篇。

只因王闿运、闻一多后,太多人捧张诗,导致杨诗关注严重失衡,可发一叹。

说起来,抛开我们熟知的一面,帝王杨广,当年也是一个沉迷写诗的文学青年。史载每有所作,总要找当时的文坛才俊征求意见,“俟其称善,然后方出”(《隋书·文学·庾自直传》),不可谓不喜爱,不可谓不用功。他在这方面的追求,也得到了后世认可,普遍认为他在中国诗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清人沈德潜认为杨广“能作雅正语,比陈后主胜之”(《古诗源》)。

对杨广而言,也算不小的安慰了。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