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五桂村发现一座陵墓,墓内出土一块石碑,破解关于毕昇的三个谜团

Image 2020-03-15

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齐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也受到了后人的敬仰。近年来,湖北省地区发现了毕昇墓葬,并且还因此而揭开了关于毕昇的三个谜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90年秋季,湖北省英山县草盘地村干部黄尚文像往常一样,前往该村镇的辖区五桂墩村睡狮山麓毕家坳田间巡视,观察各村各户的收成情况,并严防秋季火灾的发生。几十年来,他一直如此,对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不敢有一丝怠慢。

正巡视间,黄尚文只感觉脚下被硬物绊了一下,差点摔倒在地。他扭头看去,只见泥土中露出些许石头,而石头的外形似乎有雕刻痕迹,应该不是自然形成的。黄尚文二话没说,当即将其从土中挖出,果然不出其所料,将他差点绊倒的,正是一块石碑。

作为村中少有的文化人,黄尚文曾参与过县内的考古工作,对于历史还算有些了解,于是他将石碑洗净,细细查看了起来。墓碑用灰色麻石凿成,整体呈近似竖直的上窄下宽形,上部为圆头,看起来年代较为久远。据后来听闻消息赶到的考古专家测量,石碑高113厘米,上宽65厘米,下宽70厘米,厚度约为9-16厘米,碑框饰阳刻卷草花纹,内沿线顶部作莲瓣状尖券形式,还有覆宝珠荷叶华盖,下为梯形牌座。最令人瞩目的是墓碑上的文字,字样为“故先考毕昇神主”以及“故先妣李氏妙音”。

正是这一段短短的文字信息,令考古专家们眼睛一亮,因为“毕昇”二字与我国活字印刷术发明者的名字完全相同,难道该墓碑真的是毕昇的埋骨之地?为了能够揭开其中的秘密,考古专家们开始在发现石碑处进行发掘,果然在附近找到了一座古墓。不过遗憾的是,墓葬之内早已空空如也,显然没有太多的研究价值。

既然从古墓入手研究墓主人的身份已经希望渺茫,考古专家们只能再次将注意力转移到墓碑之上。专家们注意到,墓碑之上除了所谓的墓主人姓名外,还有关于立碑人的姓名以及立碑时间等信息。墓碑上的立碑人共7位,分别是毕嘉、毕文、毕成、毕荣、毕文显、毕文斌以及毕文忠,前四位为墓主人毕昇的四个儿子,后三位为其孙子。除此之外,碑文上的立碑时间也很明确,为“皇口四年二月初七日”,其中“口”字因年久日长而失真,难以辨认原文模样。后经高科技分析仪检测,考古专家得出结论,考证该损毁字迹为“祐”,即“皇祐四年二月初七日”,再根据史料中皇祐年号(1049年至1053年)的年份记载,确定该墓碑所立年代符合史料中推断的毕昇去世年代(1051年),继而揭开了毕昇的去世时间之谜。

从这一证据来看,考古专家们认为,湖北省英山县毕家坳所发现的毕昇墓碑,碑主人是我国伟大发明家毕昇的概率很大。为了证实该观点,考古专家们还特意翻阅了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沈括与毕昇的家道渊源较为深厚,相传毕昇的亲传弟子是沈家先人,与毕昇交集甚多。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毕昇身怀绝技,经常前往各地主持刊印工作,最终因积劳成疾客死他乡,所留遗物尽数传给了其弟子,而沈括之所以知道以上信息,完全都是由长辈亲口告知的。

考古专家在将《梦溪笔谈》与墓碑文字进行对比后,还揭开了关于毕昇的两个秘密。首先,毕昇的墓碑之上存在“神主”二字,而这两个字在封建时代是禁止平民使用的,身为布衣的毕昇同样也不例外。平民唯一能够用到“神主”二字的情况,便是举行“招魂葬”。湖北历来有“招魂葬”之风,由于当时生产力不发达,交通情况相对落后,致使客死他乡者难以被运回家乡安葬,故此家人都会在其墓碑上以“神主”二字代称,借此希望招纳墓主人魂灵入土为安。巧合的是,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正是一介布衣,且《梦溪笔谈》中记载其客死他乡,家人为其以“神主”二字举行招魂葬的可能性极大。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发现毕昇墓葬的地方名为“毕家坳”,说明曾有毕氏宗族于此定居,虽经考古专家多次调查,未在村中发现毕姓之人,但是在村民的口中得知,几十年前,后山有一片荒凉的坟地,坟地中所有墓碑上的名字都姓毕,只是后来因为开荒的需要而被人为铲平了。专家们推断,古人崇尚“落叶归根”,都希望能在故土安葬自己,在毕家坳发现毕昇的墓葬,说明其出生地就在此处。

毕昇墓被确定之后,掀起了考古界一场轩然大波,人们都不会想到,名声斐然的大发明家毕昇,竟然会在一个小小村落中安静的度过千年。他虽是布衣之身,比不上北宋时期的王公贵胄,但是他为后人留下的功绩,却永远被铭刻于历史的汗青之上。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