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哲学的书超过1000本,而我只想推荐这一本!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和学术史上,至今还没有哪部著作能像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这样久传不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冯友兰先生仅用了20余万字的篇幅,讲述了中国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挖掘中国哲学中具有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的东西,凸显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哲学?
关于哲学,历来没有统一的概念。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这一见解可谓极其扼要准确,使人初见之下有一种颖悟。
哲学,它是一种思想,这种思想用来反思人生,同时它是成系统的。《论语》告诉我们,吾日三省吾身。人要学会自我反思,通过反思,从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所谓成长,就是在反思中改善,在改善中精进。
不管身处什么时代,哲学都未曾远离我们。但凡追求美好生活的人,都离不开哲学。正如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开篇所讲,“人不一定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是哲学的。” 哲学贯穿人的始终,哲学可以给你带来力量。
人生路上,有苦有乐,有苦乐的地方,就有哲学,古今中西,概莫能外。
当下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的日益激烈,人们变得越来越务实,也许物质越来越丰富精致,表面看起来越来越富裕精彩,内心世界却依然苍白粗糙——因为我们在一味向外寻求、争取、从不或者很少愿意花时间向内探索。
学习哲学,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认识世界、看懂人生本质,从而轻松自在地、豁达快乐地生活;可以哲学地思考人生大问题,站在更高的层面和角度去进行生命反思。
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从‘实际’的观点看,哲学无用,但哲学可以给我们一种有用的观点。”
简史不“简”
冯友兰先生在序里写道:“著小史者,意在通俗,不易展其学,而其识其才,较之学术巨著尤为重要。”《中国哲学简史》,顾名思义也是点到为止,意在抓住中国哲学的精髓,而非拓展整个中国哲学的宏大篇幅。但整本书缜密梳理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让我们了解到那些令我们景仰的圣人先哲们曾经如何思想。
中国哲学以为,一个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上完成这个统一,就是圣人。他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圣人的精神成就,相当于佛教的佛、西方宗教的圣者的精神成就。但是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他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
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法家者流盖出于法述之士。
老子警告我们:“不知常,妄作,凶。”我们应该知道自然规律,根据它们来指导个人行动。老子把这叫做“袭明”。人“袭明”的通则是,想要得些东西,就要从其反面开始;想要保持什么东西。就要在其中容纳一些与它相反的东西。谁若想变强,就必须从感到他弱开始。
命是指人们所能控制的范围以外的东西。但是,他若是竭尽全力,总还有一些东西是在他力所能及的控制范围以内。因此,人只有已经做了他自己能够做的一切以后,对于那些仍然要来到的东西才只好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只好平静地、无可奈何地接受它。
无为的意思并不是真正无所作为,而是无心而为。只要遵循无为、无心的原则,对于物也就无所贪恋迷执。即使从事各种活动,也是如此。
哲学不“哲”
对于从未接触哲学史的大多数读者来说,猛然去读大部头的中国哲学史亦或世界哲学史,难免望而却步。但作为一部简史,这本书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入门读物。而且能让内行不觉无味,外行不觉难懂,能让人反思当下,找到人生之根。
《中国哲学简史》开篇就讲,“人不一定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是哲学的。”哲学贯穿人的始终,哲学可以给你带来力量。
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我所说的哲学,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每个人、每个事物都应当看做宇宙的部分。当一个人思想宇宙的时候,他是在反思地思想。
中国人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
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
北京大学出版社版本为
冯友兰亲自审定并认可的唯一版本
△《中国哲学简史》多版本封面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用英文写就,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任访问教授时给美国学生的讲课教材,首次出版是在美国,先后被翻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在全球发行,成为国外学习中国哲学、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读书。
冯友兰,中国20世纪哲人、杰出的思想家、学术大师。他以《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和《贞元六书》等著作,成为近代以来能够建立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之一。冯友兰是一位以救国兴邦为己任的爱国知识分子。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中国哲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他也是我国20世纪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哲人。他是在中国学术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杰出学者,也是对20世纪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哲人。
1985年,冯友兰的弟子涂又光先生翻译为中文版,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也是冯友兰亲自指导翻译并认可的唯一版本。如今,中文版出版30余年,涂译本始终雄踞各大哲学类图书榜单的Top1,保持着超过哲学类图书50%的市场占有率,也大大带动了哲学品类图书的高速增长。
涂又光(1927~2012年),中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为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学生,在冯友兰去世之后,整理其所有中、英文遗稿,编纂成14卷冯友兰氏《三松堂全集》。曾任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版本经典 获奖无数
▲中纪委推荐图书,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获奖教材
▲教育部“全日制高中新课标”阅读书目
▲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
▲多所世界知名高校的中国哲学通用教材
……
多所高校校长的首选推荐书目
2017年,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将此书作为本科生的毕业礼物。冯友兰于1928年至1952年在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中国哲学简史》是他饮誉海内外的著作。书中有一句话:“哲学,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邱勇希望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不要因为碎片化信息的泛滥,而使自己的思想变得浅薄。”
在2014年的武汉大学读书节上,李晓红校长也向学生推荐了《中国哲学简史》,称该书“视界高远,参古纳今,化繁为简,脉络分明,对当下大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和哲理思维不无裨益”。
百万读者纷纷好评
冯友兰太过强大,需要再读好多遍才行。
@莽原
真的是一本神书,读的太晚了,它能给你一个特别好的思路和时间线,就像一个书架,之后你需要做的就是往上放书。
@下午4:50
通宵读完这本书,因为它真的是“毒药”,让人爱不释手。它不仅让我了解什么是中国哲学,还让我简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史。
@斑点紫罗兰
条件允许的话,我会买10本,每个朋友送一本。这个译本文字通畅,义理清晰。冯友兰的著作本身沁人心脾,散发着优雅的生活哲学。
@ 孤灯映雪
一遍不够,要一遍又一遍。不为学术研究,正如书中所写,为什么中国人有时候同时敬拜儒释道,正是为君子不器,追求实用价值。恰遇生活以及人际烦恼,读来这本书,内心秩序重新整顿,重新找到自己的感觉。
@betty2014
读完这本书的那个晚上,我看到了一道光。
@亚理思多得
这样的一本经典,请你一定不要错过!
- 版权信息 -
本期编辑: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