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探秘公筷的前世今生(腾讯网)

2020-03-13

近两天

小编被微博的一则投票活动所吸引

#公筷文明##你支持使用公筷吗#

公筷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呢?

公筷有什么好处呢?

为什么叫筷子呢?

今天小编就带您“穿越”商代

探秘筷子的前世今生

关键词:公筷

筷子最早称为箸

迄今考古发现的古箸实物

年代早到商代后期

据《礼记·曲礼上》记载

匕箸分工明显

汉代以前箸可能主要用于夹菜

唐代墓葬野宴图壁画,餐桌上同时见到箸与勺

《礼记·曲礼上》记载,“羹之有菜者用梜(音“夹”——编者注),其无菜者不用梜”,这里的“梜”依《广韵》说即为,也就是箸,《广雅·释器》也说“谓之箸”。《礼记》说得非常明白,箸是专用于夹取羹汤中的菜食的。《曲礼》:“饭黍毋以箸”,是说吃米饭米粥不能用箸,一定得用匕(勺子——编者注)。由此看来,汉代以前的箸可能主要是用于夹菜。

发展到宋代

匕箸的分工依然十分明显

据明代田汝成《西湖志余》说,宋高宗赵构在德寿宫每到进膳时,“必置匙箸两副,食前多品择取欲食者,以别箸取置一器中,食之必尽;饭前,则以别匙减而后食。吴后尝问其故,曰:不欲以残食与官人食也”。

宋高宗赵构

公筷发明第一人

公筷属性自此明确

皇亲国戚、达官贵族

使用公筷分食布菜

凸显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奢华生活

发展到明代

“筷”的称呼才在民间开始兴起

源自于江南一带

据说当时江南一代有一些避讳的风俗

船家在划船

避讳说“箸”(住)

于是将“箸”称为“快”

寄托了“行船畅快无阻”的愿望

因多用竹子做成

后来加了个竹字头

成了“筷”

明代陆客写的《菽园杂记》第一卷,“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

虽然名称有所变动

但公筷的使用习俗并没有发生改变

古学今用

公筷成为一种舌尖上的文明

日前

首都文明办联合

市政府新闻办、市卫健委、市文旅局

共同发起“公筷行动”

这场餐桌上的革命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今天

更具意义

小编在此倡议自觉使用公勺公筷

让公勺公筷成为餐桌标配

守护舌尖上的文明

编辑:于莲梅

信息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