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闻一多《死水》艺术特点

2020-03-10

《死水》赏析

1928年1月出版的《死水》,写于诗人回国之后,在国外时对祖国的热切期望与回国之后所看到的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冲突。这种感情的巨大反差,使诗人在《红烛》中所表现的那种纯朴的爱国理想,在这里转化为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死水》中诗人由一沟腐臭的死水引发诗的灵感,但没有直接描写死水的丑恶,反而用尽“翡翠”“罗绮”等绚丽之词,竭力写出死水的“美”。然而,强烈的审美反差,使人感到越是写死水的“美”,就越能体味到它的丑,也越能领悟到诗人心底的悲愤,诗人理想的破灭,追求的绝望和由此而转化的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都变得更加深沉、冷峻了。

(详见文末《不懂闻一多?因为你没读过这三首诗》)

艺术特点

音乐美:《死水》是闻一多自认为“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试验”的力作。全诗五节二十行。每行九字,这九个音节均由一个“三字尺”和三个“二字尺”组成,最后都以双音节结尾。在变化中保持着整齐,参差错落,兼以抑扬顿挫,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韵律感很强。

绘画美:《死水》可谓色彩斑驳陆离,它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珍珠等美丽的词藻来形容丑恶而使人绝望的死水,更反衬出它的绝顶的肮脏,从而产生一种反效果,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建筑美:《死水》在形式上非常整齐匀称,堪称典范,整首使分五节,每节四行,每行九字,形式十分整齐,着实体现出“建筑美”的特色。建筑美是“三美”诗论中闻一多的着意之处,在新诗形式美的探索中别具一格。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