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也可以写“硬题材” (光明网)
网络文学也可以写“硬题材”
——读小说《大漠航天人》想到的
张立民(书评人)
戈壁绿影(本名战雅慧)的网络小说《大漠航天人》,是铁血网“2018现实题材”主题征文优秀作品,被列入中国作家协会2018年度重点扶持项目,又被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推荐为2019年优秀网络作品,2019年10月由北岳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提起“两弹元勋”和“航天英雄”,大家都耳熟能详,有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科学家,有以杨利伟为标志的航天员群体。可是,提起大漠深处的航天人却知之甚少。他们隐身戈壁,默默奉献,是无名英雄。
东风基地(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两弹一星”的诞生地。身为大漠航天人的后代,作者熟悉自己的父辈——第一代航天人艰苦卓绝的创业史,熟悉60多年来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史,也熟悉一代代航天人前赴后继的奋斗史,切身体会深藏于他们内心的丰盈与骄傲。她以40多万字的作品,生动讲述了两代航天人为实现强军梦的奋斗故事,以及他们的家庭生活、情感经历和精神世界,真实再现了共和国航天发展史的印记。
《大漠航天人》描述了第一代航天人开进大漠深处的经过。没有道路,不辨方向,用飞机投下空汽油桶当作路标。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严峻的工作任务,没有吓倒第一代航天人,他们豪迈地提出,要造出“争气弹”,发射“中国星”,打出“中国弹道”。这部小说的主要情节包括组建靶场、导弹试验、两弹结合、一弹多星的发射等。书中对每次发射试验都有真实的细节介绍。例如,“远处火光一闪,寂静的戈壁滩突然燃起一片彩色的火焰,紧接着是一阵儿轰鸣巨响,从火焰中拔地而起的火箭拖着长长的火舌,推着卫星飞上了蓝天!”那是航天人快乐、幸福、辉煌的时刻。
然而,导弹发射试验并非一帆风顺,也有惨痛失败,还有流血牺牲。作者在悲壮的底色上书写着大漠航天人的精神价值,书写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境界,那就是她在书中多次描写的大漠胡杨:“胡杨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爱之大者,为国为民。东风航天人,当与大漠胡杨一般,千年不朽,永世长存。”
小说主人公潘大海出身农民,作战勇敢,对党忠诚,从朝鲜战场回国后,响应号召,立马投入到导弹发射试验的第二战场。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潘志军,一个叫潘志兵,志军是亲生的,志兵则是烈士遗孤。他最终把两个儿子都培养成为第二代航天人。从上海市入伍的发射工程师罗恩泽,虽然没有经过战火考验,但与那一代知识分子一样,曾经饱尝民族屈辱和社会磨难,他在学习导弹发射技术和实践中始终发挥着中坚作用,与妻子女儿一直坚守在大漠之中。
在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两代航天人以实现强军梦为人生目标,以为国为民的大爱为情怀,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大漠航天人》虽然没有猎奇的内容、宏大的叙述,却有撞击灵魂的魅力。“强军梦想”“家国情怀”“自我牺牲”“无名英雄”,这四个关键词,是阅读后的强烈感受。
这部作品以真实感人的笔触,塑造了以潘大海、罗恩泽、潘志军为首的一批“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航天无名英雄,他们把国家的强盛视为人生第一要义,凸显了生命的价值。《大漠航天人》的写作表明,网络文学也可以写“硬题材”,也可以“热血”,也可以通过合理虚构面对真实的历史。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04日 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