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修辞中的语言美 (光明日报)

2020-02-29

  作者:胡习之(阜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方法,称为辞格。辞格极具审美价值,是语言美的一种创造。汉语辞格丰富多样,较常用的也有三四十个,在我国已沿用了数千年,人们对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不过就辞格审美研究而言,相关论述多零珠碎玉,未及形成相应的系统。陈望道先生的两位弟子宗廷虎、陈光磊主编的五卷本《中国辞格审美史》(吉林教育出版社),不仅对11个辞格的审美历程进行了极具特色的描述,而且在辞格审美理论方面也有重要建树,首次建构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辞格审美理论。

  《中国辞格审美史》所建构的辞格审美理论,主要由辞格审美基础理论和辞格审美史论构成。辞格审美基础理论,主要表现在辞格审美主体论、辞格审美客体论和辞格审美鉴赏论。在主体论方面,该书认为对辞格使用者来说,适应题旨、适应情境对辞格审美非常重要,辞格审美主体应该充分利用汉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创造语言美、辞格美。在客体论方面,该书将辞格美质的呈现形态概括“自然美和人为美”“空间美和时间美及其混合美”“静美和动美”“形式美和内容美”等几类,重点分析了辞格美质的呈现形态和审美效应。在鉴赏论方面,该书强调辞格审美主体、客体与审美语境的有机统一。该书的辞格审美史论,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汉语文的演变影响着辞格的构成及其审美,辞格性能与辞格审美互依,历代统治阶层的提倡与儒、道、佛诸家文化推动着辞格审美,思维方式影响汉语辞格审美,语文体式的发展促进汉语辞格审美的演进,文学的演进作用于汉语辞格,古今修辞批评推动着辞格审美。辞格审美基础理论和辞格审美史论的有机结合,对我国修辞史、汉语史、修辞学史的研究都具有参考价值。

  除了构建理论体系,该书还将辞格结构、辞格审美和社会文化语境三方面有机结合来研究,抓住语言结构的变化这个辞格审美演变的内在动因,也抓住了社会文化因素这个辞格审美演变的外在动因,并且通过典型的第一手历史语料或史料呈现了各历史时期辞格的审美特色与发展走向,保证了立论有充分可靠的事实依据。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宗廷虎、陈光磊两位先生研究修辞史、修辞学史时一贯遵循的特色鲜明的原则。就该书来说,“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既是原则,也是方法,理论阐释、理论概括源自历史事实,有归纳、有演绎,立论基础扎实,最终产生了这部新意迭出的《中国辞格审美史》。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29日 12版)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