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疯狂”考级宜疏不宜堵(新华社)

2019-12-16
  一场英语考试火爆到要跨越大半个中国去考,小学高年级达到大学英语专四的程度只能算“标配”……这些现象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其实已延续多年。

  近日,本报调查观察周刊刊发《焦虑蔓延加剧英语考级“通货膨胀”》,引发网友强烈共鸣。有网友庆幸自己生得早,有网友批评现在的家长太焦虑,也有网友认为升学就业的压力在那儿摆着,大家都是被大环境逼的,还有网友开始反思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


“还好我生得早”


  看着如今小学生英语程度已经直逼大学生专四水平,网友们纷纷庆幸“还好我生得早。”

  有网友惊呼:“3500词!可怕!想当年我高考时的课标词才2800!”

  有网友感叹:“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比不上这些孩子。”

  有网友很“后怕”:“恐怖,幸亏我大学毕业得早,不然早被淘汰了。”

  还有网友打趣道:“说来有些丢人,我到现在得的证书可能还没这些小学生得的多。”

  看着现在的孩子如此辛苦,网友“小翻子”不由庆幸,自己的童年没有那么多证要考:“跟现在的小孩子比,我的童年真幸福。写完作业就玩,打弹珠、打沙包、打游戏卡牌……全是美好的回忆。”

  网友“十二”则感慨:“以为自己是最累的一代,原来并不是。”


“大家都是被逼的”


  对于“疯狂”考证,网友们也在思考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助推了这种“疯狂”?是家长太焦虑了吗?还是社会竞争和整体氛围逼得大家不得不如此?

  在网友“学着未语先笑”看来,主要问题不在家长身上:“就像看电影大家都站起来,你不站起来那你肯定看不到啊,家长也是被迫卷入其中。”

  他认为,“疯狂”考级只是表象,“没解决根本问题之前,管你是禁这个禁那个,长期看有效果吗?顶多是英语变成跳舞,奥数变成钢琴,各种培训还不是改头换面继续活着,因为市场还在。”

  网友“至可”认为对各类竞赛“宜疏不宜堵”,增大优质教育资源供应才是解决之道。他留言说:“家长们因为焦虑,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参加很多竞赛考试。而相关部门却取消各种竞赛,试图给竞赛热降温,这无异于南辕北辙。”

  网友“守夜阑”持相同的观念:“禁得了国内的竞赛,禁不了国外的考试,对学科竞赛的禁止只是治标不治本。更关键的是,要对教育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甚至对整个教育体制进行改革。”

  也有网友赞同“考级”,认为通过考试去竞争是最公平的方式。网友“安满”说:“考试到目前为止,都是最公平的竞争方式。资源就这么多,不考试去争,难道去拼爹或中彩票?”

  网友“布谷”认为,有限的资源导致了当下激烈的竞争:“中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好的教育资源和好的工作资源更是有限。都在喊搞素质教育,但是,高考、就业的压力就在那儿摆着,唯文凭论、唯分数论仍是主流。”


“只不过花期不同”


  家长焦虑不堪,孩子疲于奔命,学习负担越来越沉重,大家都在反思教育的初衷。网友“天是蓝的”追问:“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上最好的学校吗?是从小就变成神童吗?是获得各种奖牌奖杯吗……”

  网友“洛奇”质疑“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类言论,因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可能使他输在终点线啊。”

  但在网友“今小天”看来,人生本来就不是比赛,根本没有起跑线这一说。“家长们都在舍本逐末,根本目的是为了孩子,结果孩子厌学、讨厌父母,好的动机却酿成了恶果,原因是失了初心。”

  网友“Leonardo”认为,家长不能把孩子当做实现自己欲望的工具。“孩子不是什么自我的延续,不需要为家长弥补他们的成长遗憾,更不是和邻居家孩子攀比的资本。”

  对于那些制造焦虑的辅导机构,网友“北阁星君”说,“只要有商家,永远都会有贩卖不完的焦虑。”

  他呼吁家长不做羊群效应的随从者们,“天气有四季,孩子也一样。教育也要遵循规律,多发现自己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有时候违背规律带来的结果,也许会和教育初衷南辕北辙。”

  关于教育的初衷,网友“福娃”分享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荷塘,塘内的荷花开满整个荷塘需要30天,请问第几天,塘内荷花能开到一半?

  很多人都觉得是第15天,实际上,正确答案却是第29天。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种,只不过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等待。

  父母不要看着有的花怒放了,而自己的花还没动静就特别焦虑,你一定要相信:是花都有花期的,只是他们的时间不同。

  如果父母望子成才的心太迫切,去拉去扯甚至用剪刀去剪,那么这朵花,很可能在开放之前,就枯萎了。

  父母要做的,是静静地浇水、施肥,给予这些种子阳光和养分,也许最后会发现,这棵小苗之所以长得慢,是因为它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