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辉:新闻主播客串“好课班主任”(新华社)
本报记者强晓玲、金良快
即将过去的2019年,新闻主播康辉忙到“飞起”。从7月开录《主播说联播》,到记录希腊、巴西之行晋升“知名旅游博主”,再到亮相全新文化节目《一堂好课》,化身“好课班主任”亲切开讲……他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多,但每次亮相都拿下高分,并赢得了年轻粉丝的认可。
“在成年人的世界,你必须拼尽全力,才能毫不费力。”日前,在一次公开活动中,康辉坦言,如今自己看起来扮演了多个角色,“但这些角色都是我,都是永远要真诚去面对每一位朋友的我”。
以新闻主播身份切入新栏目,“不怕被玩坏?”
面对记者提问,康辉直言,多年前第一次上春晚时,曾特别使劲地往综艺节目主持人方向靠,但彩排结束后,领导提示说“你就是你”,令他不再纠结。如今走入任何节目,康辉都会不可避免地带着新闻节目的特征。他说,“我相信真诚的交流。”
在新节目《一堂好课》中,这位“班主任”再次令人眼前一亮。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扎实的主持功底,让他既能对“两小儿辩日”“蔺相如完璧归赵”“唐代名相魏征直言敢谏”的故事信手拈来,又能用“没有大国崛起,何谈小民尊严”等金句点燃全场。整堂课上,康辉风趣睿智,循循善诱,节奏酣畅淋漓。
作为“班主任”,康辉需要营造开放、包容、有益、有趣的课堂氛围。“他们的沉淀和倾吐的精华,是可以触动观众心灵从而点亮思想之光的。只要你有这样一颗向学之心,你总会收获一些什么,当你收获了一些什么,可能你的人生就真的会不一样。”
康辉说,自己愿意挑梁《一堂好课》,正是被这束思想之光所吸引。“节目组邀请了那么多大家,来听他们讲课就很值。走进节目,我感受到一种信念感,也从主讲人身上看到了一种少年感。”
“少年感是什么?永远都有梦想,并且永远追求梦想的一种无畏的勇气和行动。”康辉说,正是这种“少年感”,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不断地创造出更大的成绩,“把这种力量传递给更多的年轻人,非常有意义,这是最打动我的”。
《一堂好课》第一节思政课请来了国防大学的金一南教授,康辉感觉一堂课下来,金教授把所有力气都用完了,“他觉得自己面对的是年轻的战士、年轻的观众,他必须好好地和他们沟通,把思想传递出去”。
这种鼓舞人心的热情,伴随着康辉此后的每一场录制。“像文博课的单霁翔老师,美育课的范迪安老师,包括时代影像课的陈凯歌导演,都是这样。他们录制的时间都是在晚上,北京现在这个季节已经很冷,课程结束后我问他们冷不冷,他们说不冷,说那个时候根本想不到这些。”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康辉认为,《一堂好课》的所有人就是捧着这样一颗炙热的初心而来的。
对于自己身上的“少年感”,康辉笑称,“年近知天命,天命何为,我仍不敢说尽知。唯一已了然的,就是天道酬勤,这个世界从没有不劳而获”。
“我不是‘播神’,也从未见过什么神。无限趋近完美的工作,只能靠每一次的认真仔细、小心翼翼一点点积累。”
不久前,康辉在自传《平均分》一书中,对观众赋予的“播神”称呼给予了真诚回应。
他写道:“论起天分,我便是那平凡中不能再平凡的一个。在人生、职业的赛场上,想不甘人后,只有努力地去试每一个选项,在每一个选项上都能及格,在及格之上再努力,也许就能再站上一级台阶。一项一项,才能给自己拿到一个高一点的平均分。”
康辉曾婉拒所有出版的邀约,因为过不了自己心里这一关。“我能给读书的人提供什么?”“我的人生经历于其他人又有何价值和意义?”
但一次与某出版人的谈话,动摇了他的决心。被问及是否有计划写点什么时,他照例列出那几条拒绝的理由。对方很认真地说,“别低估自己,有时候一句话、一件事就可能影响一个人,甚至改变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人。只要你的文字是真诚的,这就是价值和意义”。
于是,在康辉的《平均分》里,他总结了自己迄今出过的、最大也最刻骨铭心的失误: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10小时32分钟后,康辉走进电视台演播室,接班张羽继续直播,一边焦灼地期待着灾区前方可能传回的任何一点新消息,一边不停地播报与之相关的各类信息,从凌晨1点持续到凌晨4点。
康辉回忆:“播到一组外国领导人向我国发来的慰问电时,我不知怎么回事,竟将‘慰问电’说成了‘贺电’!这两个字脱口而出的一瞬间,我眼前如一道霹雳闪现,紧跟着冷汗涔涔而下,凌晨时分那难免的困倦一扫而光。我急忙纠正过来,强自镇定地继续将后面的内容播完,但脑子里的阴影挥之不去。”
意外的是,对于这次口误,大多数网友都表示出了理解和原谅。“很多网友说,‘谁没有口误的时候啊,主持人凌晨坚持直播,太疲倦了,能理解。’”康辉说,观众的宽容令他感动,也愈发惭愧。
言及对职业精神的理解,他更不惜写下直播中尴尬的“鼻涕门”:
2010年4月2日,中午直播的《新闻30分》。当时,一条急稿送进来,编辑没时间将稿子按照符合提示器标准的格式重新整理,康辉需要低头看稿播出,同时,在一些句头句尾和需要强调的地方要抬头看摄像机交流。
播了没几句,一种不祥的预感袭来。“我这有过敏性鼻炎的鼻子,早上起来就不对劲,而《新闻30分》播出的前几条都是抬头看提示器,倒还没事,这赶上一篇要低头播的急稿,鼻涕就开始不管不顾地服从地球引力的作用了。”康辉写道。
“就这样坚持播完,没出现最坏的情况,可鼻涕到底挂在了鼻子下面,以演播室的灯光,不可能不显现,而且,吸鼻子的声音再控制也能听得出来。我知道,‘鼻涕门’无可避免了。”
事后,康辉自责:“虽然不是我主观失误,但比哪一次失误都让我痛心,我痛感自己不够敬业。做这个职业,调整不好自己的身体,就等同于不敬业。我只是在当时做出了所有可能的反应中最适当的一种,但依然改变不了这个失误本身给新闻播出带来的影响。这记重锤,砸得好痛,也砸得好正。”
真诚地写下了这些文字,康辉坦言,“不敢奢望真的可以影响或改变谁的人生,写下这些字并让它们变成铅字,就算是与他人交流的另一种形式。”他始终相信,真诚的交流,总能产生一点价值和意义。
“因为工作性质特别,这些年,我得了些许薄名。然于这薄名,我常心怀惴惴,唯恐名不符实,这一行太容易让人把一些不属于自己的光环套在自己身上,以至于飘飘然进而昏昏然。”《新闻联播》收视率高,影响力大,每一个主播都会受到数亿双眼睛的关注。
“做这一行,我没有耀目的外表,也没有异于常人的天赋,有的,只是不甘人后的那点好强。”康辉说,年少时,曾满心仰慕的都是那些天纵英才。年岁渐长,倒更加敬佩起那些平凡但一直努力让自己不平凡的人。
他例举当年四大天王时代,刘德华虽不缺拥趸,但评价却不高。如今,无人再会嘲笑刘德华的歌喉、舞姿,无人再轻易认为他随时会被超越,“因为他已用一项项远超演艺范畴的社会贡献证明,只要够坚持,他就是永远的刘德华”。 “最好的天分就是这一股永不服输的劲头。这样平凡却又努力不平凡的人生,或许才是大多数人可参考的人生范本。”康辉说。
作为新闻人,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康辉就要随时准备做特别报道。“人会很紧张,不过新闻人一遇到有事发生,总有种兴奋与冲动,职业病,往往做完了节目才会觉得很累。”
从上学到工作,旁人眼里的康辉一直顺风顺水。但在工作中,他从来不相信运气。他说,所谓的顺,也必定是认认真真努力的结果,做这一行骗不了人。“我庆幸自己在这个略显浮躁、几乎每个人都在极力向前挤的行业里,这么些年还能保留着一点单纯,看世界的眼睛还能保留着一点清澈。”
康辉说自己很轴,追求完美,对自己、对别人都要求很高,“甚至到苛刻的地步”。“在新闻越来越碎片化、似乎更少人在乎新闻真假的时候,或许这几个词反而是新闻人该有的特质吧。”
“我不是一个很善于与他人沟通的人,偏偏做了一份必须且要很好地与人沟通的工作,但还是那句话,只要还做这一行,我不会允许自己丧失职业水准。只是工作之余,恐怕还是会‘躲’起来,这大概是很难改掉的了。”
记者问他:“最看重别人对您怎样的评价?”
“一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