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战青春(江西新闻)
(点击上图查看H5《扶贫路上战青春》)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无梦想,不青春。一代代中国青年的梦想,无不根植于现实的土壤、依托于时代的经纬。
无担当,不青春。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经风雨、长本领,让青春绽放最绚丽的光彩。
无奋斗,不青春。奋斗,永远是开启伟大梦想的金钥匙。
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让我们聚焦“8090后驻村第一书记”。
夏文翔:热血青春献人民
▲夏文翔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记者鄢朝晖 唐燕)4月23日,村民刘海浪家来了一位熟悉的客人。说是客人,但在刘海浪一家眼里,他比亲人还好,比亲人还亲。他就是江西银保监局“85”后年轻干部、村里曾经的第一书记夏文翔。
夏文翔与刘海浪一家深厚的情谊,源于他3年的驻村扶贫经历。2016年底,“省城干部”夏文翔面对母亲瘫痪在床、女儿尚且年幼的家庭困难,毅然响应组织号召,主动报名奔赴600公里外的省级贫困村——定南县岿美山镇丰背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3年,他被村民称赞为“党的好干部,丰背的好儿子”,他用热血青春成就了丰背村的华丽蜕变。2018年底,丰背村顺利脱贫退出。2019年底,丰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全部脱贫,根据组织安排,夏文翔返回原工作岗位。
岗位虽已变动,但夏文翔仍时刻惦记着“第二故乡”的乡亲们。4月下旬,重回村里的夏文翔听说刘海浪女儿叶汉兰扭伤脚踝在家休养,便第一时间去了他家。“这段时间在家好好养伤,少走动。”一进门,夏文翔便关心起叶汉兰的伤势。“他对我们家帮助太多。他从第一书记变成了我们的大哥哥。家里鸡毛蒜皮的小事,他都记在心里。我在赣州的这份工作是夏哥介绍的,弟弟上大学的费用也多亏他的支助。”叶汉兰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扶贫更要扶智。但凡村里有孩子考上大学的,夏文翔都会去道贺;对家庭困难的孩子,他都不遗余力地提供帮助。近年来,在夏文翔和他协调的爱心金融机构资助下,村里多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都顺利完成学业并圆梦大学。
离开刘海浪家,他又奔着去看望“干女儿”刘俐、刘颖。这对小姐妹是留守儿童,孩子爷爷告诉记者,两姐妹几年都没能见到自己的父母,一直和爷爷相依为命。夏书记了解到情况后,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她们极大的鼓励和关心。对她们来说,夏书记就像是父亲,让这个孤弱的家庭心感慰藉。
“有急事难事,找夏书记;有家事公事,找夏书记”,3年间,丰背村村民逐渐形成这样的共识。叶水华、叶平生本为堂兄弟,因为两家入户道路土地归属问题争执斗气数年之久。面对这个村干部都没辙的“老大难”,他没有退缩,而是沉下性子与两家人做了长达半年的工作,最终换来了两户村民顺利签订土地置换协议,兄弟重归和睦。
要做好第一书记,离不开对基层的了解。3年来,他日均步行超10公里,走遍了村里每户人家,记下了每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政策需求,帮助村民解决各类实际困难,大到修路修桥,小到停水停电。此外,这几年“六一”儿童节,他都会邀请爱心企业为岿美山镇中心小学30余名孩子送上礼物,实现他们的“微心愿”。
脱贫要有产业,产业发展才是硬道理。夏文翔有针对性地探索制定帮扶措施,逐渐形成“一手抓扶贫基础建设,一手抓产业扶贫”的工作思路。在他的积极协调争取下,县城通往村里的公路改扩建工程提前一年开工。看到狭窄的道路在改扩建,村民们无不欢欣鼓舞。
“你看那山上的毛竹,一片接着一片。这些昔日在深山里自生自长的毛竹,如今已经成为丰背村民致富路上的‘绿色银行’。”记者顺着夏文翔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山岭上郁郁葱葱的毛竹,枝叶密匝,直挺蓝天。2018年,夏文翔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成功建立了一个与村情结合紧密、与贫困户联结紧密、与帮扶单位互动紧密的生态竹制品加工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定南丰瑞竹制品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年产值近千万,为村集体每年增收近10万元。
“去年我家毛竹收入近两万元,年底村里还给我们这些供竹户分了红。”砍了大半辈子毛竹的村民陈炳深没想到,以前上山砍竹子的收入只够温饱,加入合作社仅5个月,毛竹收入就翻了一番。身体残疾,不具备完全劳动力的贫困村民廖丽华也在合作社实现了稳定就业,她感激地说:“我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也可以靠双手脱贫。”
发展产业的同时,夏文翔还通过联系邮政电商物流、客户等方式,帮助村民解决紫玉淮山、药菊、波尔山羊等种养殖产品的销售难问题。此外,在他和帮扶单位的不懈努力和积极争取下,2017年以来,数十家金融保险机构多次对丰背村慰问调研,累计捐款捐物超200万元,为丰背村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今年五四青年节之际,夏文翔被授予“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组织把脱贫攻坚的光荣使命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作为年轻干部,就应该勇于担当,把热血青春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夏文翔如是说。
刘辉智:勇闯三关的“90后”
▲刘辉智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记者何深宝)“柑橘枝条上的花蕾,要及早摘除,节约树体养分。”4月23日,修水县水源乡梅田村第一书记刘辉智,在扶贫产业园给村民讲解柑橘管理技术。
年轻的刘辉智站在山顶,俯瞰果园绿叶摇荡,心中满是憧憬。“这个扶贫产业园,村集体占51%的股份,3年后就有收成了,届时它将成为一座金山银山。”他笑着告诉记者。
这个还不满27岁的小伙子,是湖北省武穴市人,2018年7月从武汉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九江市自然资源局工作。同年,他挂职修水县水源乡党委委员、副乡长。
地处修水县西部边陲的梅田村,是省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9户、328人。从一名扶贫队员,到临危受命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这近两年的扶贫路上,刘辉智连闯了三关。
外省人,第一关就是语言关。“刚来时,乡亲们说的话我根本听不懂,这让我非常着急。”越是听不懂越是要多听。他走村串户,与村民聊天,请村干部当翻译。仅仅一个月,他就与村民打成一片、融在一起。
第二关是信任关。只有25岁,才离开大学校园,满身的学生气。刚入村时,村民们看着他直摇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啊!”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赢得村民们的信任”,他给自己定了时间表。
贫困户卢作爱患精神疾病多年,一直靠药物维持。刘辉智不但为他争取到3万元的建房资金,还帮助他建起了新房。去年秋收时他在医院治疗,田里稻谷无人收割。刘辉智就与乡村干部一起,把他家的稻田收拾得干干净净。九江市自然资源局投资1500万元,在梅田村建设集便民服务中心、爱心超市、幼儿园等为一体的农村综合体,他协调各方,及时解决了村民购物难、儿童上学难等问题。
书生气十足的刘辉智办的好事、实事,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渐渐地,大家有难事、有问题都愿意找他。
如何让深度贫困村梅田村脱贫?这是他要闯的第三关。产业兴,村民才能富。他立足山区生态优势,动员在外创业成功的村民返乡创业,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蚕桑、柑橘、菊花等产业。在深圳办企业的卢作秋就是在他的说服下,返乡承包村里撂荒的山坡地100亩,创办了桑蚕产业基地。记者看到,高山梯田的桑园,有土鸡在树下觅食,有村民在给桑树除草,还有一座近千平方米的养蚕大棚。在这务工的都是贫困群众,每人每天收入有160元。
“在农村这个大舞台,我实现了人生角色的转换。”刘辉智感慨道,“我每天都在村里各种事务的处理中,磨炼着自己的意志,提升着自己的能力。”目前,该村还有12户、29人未脱贫,是全省2020年脱贫攻坚66个挂牌督战村之一。“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我将与队员们一道,变压力为动力,让村民早日脱贫奔小康。”他坚定地说。
武雪姣:文化扶贫有妙招
▲武雪姣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记者陈化先)“网红主播”“驻村老师”“屋里人”,在鄱阳县高家岭镇龙岭村第一书记武雪姣微信朋友圈,记者见到这样一个“达人”。
作为“网红主播”,她在3月19日与鄱阳县“网红县长”直播带货,获得256万点赞;作为“驻村老师”,她在疫情期间带着建档立卡贫困户俞金生、张良印的儿子上网课、答疑解惑; 作为“屋里人”,她总是跑前忙后为贫困户联系各类捐赠物资,成为村民的贴心人。
在多个角色中切换的武雪姣,为龙岭村留守儿童送去了“艺术套餐”,帮农村妇女搭建起“文艺桥梁”,为党员干部奉上了特殊党课。近日,记者来到村里一探究竟。
2018年6月,34岁的鄱阳县委宣传部文化科科长武雪姣接到通知,组织需要她到龙岭村担任第一书记。她没有多想,只是在上任之前找到领导,请求把她丈夫从县城调到高家岭镇当老师,这样,她就算在村里安家了。
刚到龙岭村,习惯与城里人打交道的她因经验缺乏,整夜苦思冥想找办法。“哎,对了,孩子是最天真无邪的,也是最容易接近的,何不与孩子走近些?”
看到村里一群群放假的留守儿童,她决定从暑期志愿艺术培训班入手。她先在龙岭教学点找到空置的教室,再把孩子们分成红辣椒大班和绿辣椒中班。针对9岁至14岁学生,开设口才、小记者(写作及摄影)、书法等“红辣椒”课程;面向6岁至8岁儿童,开办了舞蹈、美术等“绿辣椒”兴趣班。一周两三节课,倘若教师不够,她就发挥自己能拍会写的优势先顶上。一个暑假过去,同学们进步神速,在汇报演出时,孩子们的表现让家长们大为吃惊。当年9月,在鄱阳县首届农民丰收节中,她自编自导的少儿相声《吹牛吧!您》更是博得了满堂彩。
接下来,她想到若要“打好文化扶贫牌、鼓足致富精气神”,首先就要在全村组建一支文艺志愿服务队。然而,三个自然村的舞蹈队曾经因小事产生过节,相互拆台,更不愿整合在一起。对此,她又找到了妙招:与县城饶州艺术团结对共建,提升村里文艺爱好者的表演水平。在学习和排练中,原先各自为政的妇女们关系融洽了,舞越跳越好,心越来越齐。2019年3月,龙岭小辣椒艺术团正式挂牌,这也是鄱阳县首个村级艺术团。
不久,能自编自导节目的龙岭小辣椒艺术团,还收到镇文联抛来的橄榄枝,升级为高家岭镇的一张文化名片。“武书记虽然年纪轻,但做事有头脑、有魄力,把我们拧成一股绳,让我们劲往一处使,她是我们的好姐妹!”艺术团团长胡桂花这样评价。
凭借文化骨干的积累和“网红主播”的影响力,每月17日,她都会给党员干部上党课。这道丰盛的精神大餐,龙岭村党员干部已“吃”了20多次。
去年党的生日之际,她以“戏曲党课进支部,志愿服务暖民心”为主题,邀请县赣剧团团长张钰在课堂倾情献唱《红星恋歌》:“天上的北斗亮晶晶,地上的红星放光明……”台上唱得音韵婉转,台下听得意犹未尽。有一次, 她以《祖国复兴》为题讲党课,村民占战星大呼过瘾,还拿了她的讲稿继续学习。从那以后,每次党课,她都会提前把讲稿打印出来,让前来听课的村民人手一份。
润物细无声的特色党课,提高了村民们的思想认识:村民胡永俊每年捐赠3000元,支助3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曾在秀美乡村征迁点“寸土不让”的占战星,在今年疫情期间,居然给全村37户贫困户各捐了30斤大米;每十年重新分一次田是龙岭村的大事,更是村干部的难事,以往村民都会争得面红耳赤,今年分田却分得和谐平静,村“两委”还收到锦旗。
如今,龙岭村不仅吹起了文化风,还攒齐了人心。
刘旸瑒:响应时代的召唤
▲刘旸瑒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记者李歆)一个有着明亮眼眸、真诚笑容的姑娘,出现在记者面前。白皙的皮肤与身上透显的书卷气,让人难以将她的形象与驻村第一书记联系起来。
然而,她确实是一位“老”村干部了。从2017年5月至今,她已在村里工作了3年。从扶贫队员到第一书记,她参与并见证了一个省定贫困村脱胎换骨的全过程。
她叫刘旸瑒,是省教育厅驻吉水县八都镇东坊村第一书记。2017年,而立之年的她向单位主动请缨到东坊村扶贫。在这里,她为乡村孩子打开了全新的眼界,让贫困户在产业和文化方面得到双提升,而自己与襁褓中的儿子却承受着母子分离之苦。2019年,她获得江西省脱贫攻坚贡献奖。
一个在城市长大的姑娘,为什么会主动申请来到农村?“儿时我经常回到祖父母在农村的家,因此对土地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她说,“通过贴近了解农村,我感受到群众最真实的渴望和最迫切的需求,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们!”
车行入山,山高林密。穿过一片笔直的杉树林,刘旸瑒在一片新栽种着蜜柚树的缓坡前下车。“我也是来扶贫后,才陆续认识了许多农作物。”她笑着说,“这是一个不断向农村学习的过程。”
正是这位勤于学习的年轻人,在3年时间里,牵头为东坊村建起光伏扶贫基地和投资500万元的肉鸡养殖基地,同时推进扩大村中蔬菜基地的面积,使蔬菜年产量翻了三番。全村33户贫困户都以扶贫资金入股各个基地,村集体每年也可从基地分红中增收2万余元。
为解决蔬菜基地的销售问题,她一回到南昌便四处联络,成功地将东坊村出产的蔬菜推销到了20多所省属职业院校的餐桌。仅此一项,村里每年可增收25万元。
“除了让群众富起来,为乡村孩子教育做实事,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原有村小撤销、村里孩子只能到五六公里外的八都镇上小学的无奈,她与工作队积极想办法,在村里建了一所崭新的小学。
在省教育厅的关心下,东坊村教育“硬件”与“软件”同步提升。村里孩子们到省城开启了研学旅行,第一次坐上了火车,参观了科技馆……八都镇还举办了中小学校园科技节活动,VR、无人机等新鲜事物走进校园,乡镇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体验到最前沿的科技。
不仅要教育孩子,更要教育群众,提振贫困村的精气神!工作队为村里新建了占地6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并结合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打造出一座村史馆。送戏下乡、乡村春晚、道德模范评选、文体节……随着一项项文化活动在村里开展,许多贫困群众昔日紧锁着的眉头,日渐舒展开来。
在贫困户王圣根眼里,刘旸瑒对他的帮助,如无声的涓流浸润周身。他长年患病,刘旸瑒不仅捐助他一千元,还在网上帮他发起了“水滴筹”捐款。他因胃出血到南昌求医,是刘旸瑒多方托人帮他“抢”得一个床位。“这么年轻的刘书记,帮我们解决起问题来,就像闺女一样亲!”王圣根说。
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这位意气风发的青年,正响应时代的召唤、遵从内心的选择,大步行走在为人民服务的逐梦路上。
杜鹏:农技专家带货忙
▲杜鹏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记者刘启红)“抓两把肥,围着树叶边沿的正下方撒均匀,用一层浅土覆盖就行,一定不能超过嫁接口,否则容易烂根。”在上栗县赤山镇幕冲村的柠檬种植基地,35岁的第一书记杜鹏正手把手地指导果园护工林富建。老林本是当地种庄稼的“老把式”,但在杜鹏面前,却像个小学生。杜鹏说啥,他都频频点头。谷雨过后,基地的200多棵柠檬树苗花蕾满枝,清香沁人。杜鹏叮嘱:“老叔,这茬花都要摘掉的哈,明年挂果才有保证。”老林满口答应,“晓得,晓得。”
让人没想到的是,颇有些专家气场的杜鹏,居然是一名运动训练学研究生。出身农村的他,因为心怀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的理想,8年前毅然辞去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考上了大学生村官。“农村是一个大舞台,能让自己更好地施展身手。”从面对学生的教师,到面对农田的村官,他找到了两者的共通点,“都是为了自己服务的对象茁壮成长嘛!”
去年1月,杜鹏被派到幕冲村担任第一书记。走村入户摸实情,他迅速进入角色。当了解到一些贫困户“想创业,想发展经济,想过好日子”,却又担心“缺资金,有风险,没把握”时,他就有了一个强烈的念头,“一定要带着他们好好干!”
其实早在7年前,他就创办了无花果专业合作社,致力推行无公害田间管理方法,以扭转农民滥施化肥、农药的习惯。他不打除草剂,甘愿顶着毒辣的日头去人工除草;他不喷农药,而是带着工人用手抓、用网捕害虫。正是凭着这股创业激情,他先后被评为“全省优秀大学生村官”和“全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数年间在田野中摸爬滚打,让杜鹏对当好第一书记有了充足的底气,“我也带得好!”在他的动员下,村里的金丝皇菊合作社又吸收了20个贫困户。他将一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召集起来进行轮训,毫无保留地传授剪枝、疏花等技术要领,并向村民灌输他的绿色理念。
黝黑的脸庞,一口白牙,话语不多,但实实在在,这位“85后”第一书记就这样通过技术小课程赢得了村民们的喜爱。
眼下正是树苗拔节生长的好光景,但有些长得太“疯”了,树叶挨挨挤挤,密不透风。只见他操起剪子,“咔嚓咔嚓”几下,一株“胡子拉碴”的树苗立刻变精神了。旁边的果园护工有样学样,不多时,田间一棵棵树苗被修剪得像一群水灵灵的姑娘。杜鹏不忘提醒,“记得追有机肥哈。”这有机肥,就是他不久前订购的发酵牛羊粪。另一片果园中,护理员正提着割草机清理杂草,机器扫过,草倒叶伏,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
如何把村里金丝皇菊这张名片擦亮?杜鹏费了不少脑筋。前不久,他带着产品走进直播间,用开水一连冲了5大杯菊花茶。他一边细细品尝,一边卖力吆喝:“我们的金丝皇菊,‘吃’的是有机肥,‘喝’的是山泉水,绝对没有农药残留。开水泡开后,菊花绽放,看一眼赏心悦目,喝一口心旷神怡。亲们,还等什么?赶快下单呀!”面对镜头,他侃侃而谈,当天就直播带货100多单。在他的鼓动下,村里一些贫困户信心倍增,全村金丝皇菊种植面积从原来的30亩扩展到60亩。“通过‘电商+合作社+贫困户’的有机结合,贫困户的积极性高起来了,日子有了盼头,早日脱贫也更加有希望了!”杜鹏兴奋地说。
抬望四野,红紫斗芳菲,一派勃勃生机。走在村里的彩虹大道上,杜鹏谈着他的一系列设想:说服农业企业成立扶贫车间;建议合作社扩大规模,吸纳全村贫困户通过承包认领果园的全新方式参与种植;利用“抖音”等自媒体和各大平台直播带货……
春尽夏至。幕冲村的水塘中,小荷已露尖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