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刊发文章:只赚热闹不赚钱 部分外贸企业“回流”犯难

2020-08-05

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 8月6日出版的《经济参考报》将刊发记者邰晓安、屈凌燕、孙飞、丁乐、周蕊、刘巍巍采写的文章《只赚热闹不赚钱 部分外贸企业“回流”犯难》。摘要如下: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在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沿海外贸重点地区走访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电商为主渠道的出口转内销呈井喷态势,成为外贸企业应对海外市场需求下滑的重要抓手。但掣肘于销售渠道、人才团队等短板,不少外贸企业转型困难,一些企业在出口转内销时“只赚热闹不赚钱”现象突出。

电商渠道“转内销”井喷

面对海外市场消费持续疲软,多地政府鼓励引导外贸企业转内销、稳定外贸基本盘,取得一定成效。

江苏省商务厅近期举办22场线上展会,覆盖江苏外贸出口主要行业,其中两场为出口转内销展会。江苏省商务厅厅长赵建军说,希望通过相关活动,引导帮助外贸企业利用国内市场拓渠道、销库存、稳经营。

为解决企业内销货物批次多、出货急、资金压力大等难题,广州海关推行内销集中征税,允许试点企业先行内销加工贸易货物,再集中办理纳税手续,并将征税时限延长至次月15日前。由以往“先征税再出货”变为“先出货再征税”,为加工贸易企业拓展内销市场赢得时间。

据了解,电商成为外贸企业转内销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泉州石狮、晋江等外贸集聚地,已建立起多个大型直播基地,并以当地优势产业为依托,培育“网红经济”。《经济参考报》记者在石狮青创城看到,直播间里堆满鞋子、服装等当地制造产品,众多网络主播对着手机不停推销,气氛热烈。

广东省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网红主角”的网红培育体系,催生一批网红直播园区、基地,广州提出要打造“直播电商之都”。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说,在当地政府、协会和企业大力推动下,网红直播带货有力地推进了出口产品转内销。

转战内需门槛重重引疑虑

外贸企业在出口承压的情况下普遍看好国内市场潜力,但很多企业因缺乏内销渠道、人才团队、市场认知,对如何转内销充满疑虑。

浙江美之源化妆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香水,九成产品出口国外。该公司外贸经理陈珍珍说,美之源近两年一直在努力开发国内市场,但香水不是符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化妆品主流产品,开拓效果有限,正在寻求别的路径拓展内销。

福建晋江是全国主要泳装生产基地,其中八成产品出口海外。晋江泳装产业协会专职副秘书长施芳芳说,外贸企业转内销涉及国内外生产标准、消费习惯的切换,产业链条的融入等问题,短时间内很难一下子转过来。

“外贸企业主体一般都是工厂,过去只是单纯从事生产这一中间环节,这意味着企业对于工厂到消费者的这个环节很陌生。”中国出口百强企业上海新联纺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峥说,多数外贸工厂对品牌、定价、渠道几乎没有接触过,从零学起非常难。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还发现,更多的外贸企业仅仅是暂时通过内销甩库存,因在国内缺乏品牌力和销售渠道,只能傍身电商平台,以“全网最低价”等方式贱卖产品。石狮圆通快递公司负责人陈贤祥说,他们的一家外贸企业客户,近期通过电商以200万元的价格售出600万件服装,折合三件服装一元钱。

多家制造业企业负责人表示,电商平台中间费用高,极大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导致很多外贸企业转内销后“只赚热闹不赚钱”。

引导优质企业“外转内”

上海世界贸易组织事务咨询中心理事长王新奎建议,完善“出口转内销”“代工转自营”等方式,扶持优质企业转向国内市场。

多位受访者建议,加强“需求侧”改革,着力提升国内市场消费能力。王新奎建议,继续推进农村电商、农村物流体系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增加农村地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便利,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同时,进一步优化转内销的准入门槛。上海一家大型医疗器械OEM企业负责人以医疗器械行业举例说,国内要求医疗器械由品牌方自行生产,导致不少外贸企业无法转入国内市场,部分地区正试点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建议对全国范围内相关内外贸不同准入规则进行梳理和优化,为外贸企业打开国内市场提供便利。

此外,多家企业反映,外贸企业账期普遍延长三个月以上,短期面临较大融资需求,但新增贷款仍面临诸多“玻璃门”。多位受访者建议,可以考虑对政策性贷款实行贷款“负面清单”制度。


来源: 新华网

责任编辑:
阅读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