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需要支持的时候,我们就往前冲,这就是人道主义精神”
“抗击疫情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些还面临营养不良威胁的弱势人群。”
从缅甸金三角到朝鲜,从阿富汗到巴基斯坦,从苏丹到印度尼西亚,世界粮食计划署(WFP)驻东帝汶代表刘大耕从事人道主义工作已经22年。在第12个世界人道主义日到来之际,刘大耕接受了中新社记者专访,讲述他的工作经历和他眼中的人道主义事业。
“装甲车在我面前沉到水底”
“2004年3月,我从WFP中国办事处调到缅甸办公室,在缅中边界的佤邦第二特区首府邦康开设办公室,开始对禁种鸦片后的烟农提供人道主义粮食援助,这是我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起点。”
在缅甸金三角工作五年后,刘大耕又在朝鲜工作了三年,期间分别借调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三个月参加紧急救援活动,2012年他调任苏丹达尔富尔西部地区首府朱奈纳担任项目组长。
“在达尔富尔工作期间,我们有固定的护航车队编组,一共有7辆车,包括轻型装甲车、运输车、医疗急救车等。”刘大耕向记者回忆起在达尔富尔执行任务的往事,“当地的雨季天气变化很快,暴雨之后水说上来就上来了,布基纳法索维和部队的一辆装甲车在河床中间就被拖住了,水涨速度太快,我们只能在岸边眼睁睁看着装甲车被洪水吞没,4个士兵被洪水卷走。”
“现在想起这个事情我还要掉眼泪,这是2013年8月23号,七年前发生的事情,我当时还和维和部队司令说,他们是为我们牺牲的。”谈起这段往事,刘大耕还有些哽咽,“没想到一星期之后,平时和我们一起打排球的塞内加尔维和士兵在我们营地附近被反对派伏击,又牺牲了三人,这就是人道主义事业的风险,在某些时刻我们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是东帝汶第一个戴口罩的人”
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威胁全球的健康危机。“我比其他人更早感受到这场疫情的影响,因为我是湖北人。”刘大耕说,今年1月底至2月初,他到欧洲开会,从入住民宿到机场安检,都经历了比以往更繁琐的流程。“总部甚至一度担心我没有办法返回东帝汶,好在那时商业航班还没有被切断,我从罗马转机到多哈,再飞往巴厘岛转机回到了东帝汶。”
2月10日,刘大耕回到东帝汶。“回去之后我们联合国机构十多位代表开会,我是第一个戴上口罩的人。他们不理解,我跟他们说,我戴口罩是为了保护你们,你们戴口罩可以保护我,我们都戴上口罩,才能互相保护。”刘大耕说,“后来证明我的建议是对的,世卫组织随后也修改了防疫建议,建议大家佩戴口罩。”
“除此之外,我们平时做的倡导粮食安全、均衡饮食的工作也对防控疫情有帮助。”刘大耕介绍说,“平时我们的工作人员也会在一起跑步、做俯卧撑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才是最好的疫苗。”
“他们叫我Mr.NO”
“在疫情期间,可能粮食计划署听起来不像世卫组织那样直接与防疫工作相关,但其实我们有一项独特的资源优势,我们也最大程度地让它为全球防疫发挥效力,那就是我们强大的物流运输网络。”刘大耕介绍说,作为处于全球抗击饥饿最前线的人道主义组织,WFP拥有近50年在全球最偏远和最动荡地区提供粮食援助的经验,平均每天都有5600辆卡车、20艘船和92架飞机向最需要的地区输送粮食和其他援助。“在疫情之前,WFP就在16个国家开通了人道主义航空服务,在全球商业航班因疫情停滞的情况下,我们的运输航线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救命稻草’。”
“其实一开始没有人相信我能做成这件事,因为当时全球的航空业基本都停滞了,但是我们就是要想法设法做成这件事。”刘大耕介绍,为了促成人道主义援助航班在疫情期间的正常运转,他与世卫组织代表、联合国机构协调员等方面一同游说政府,最终获得批准,开辟了从马来西亚吉隆坡到东帝汶首府帝力的人道主义航线。
“6月14号,我们的第一班飞机飞抵东帝汶,机上的外国专家和东帝汶当地的官员都很惊讶我们居然做成了。”据刘大耕介绍,自6月14日至今,他已经协调了7个班次的WFP包机航班飞往东帝汶,带来了313名乘客和3100多公斤防疫物资,包括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通过世卫组织向东帝汶提供定向口罩援助。
据刘大耕介绍,WFP的人道主义航班搭载的乘客主要是联合国系统、非政府人道主义机构、国际金融机构和各国使馆的工作人员。“我们的航线绝对不是用于商业目的,只能用于人道主义包机。一开始有人不理解,有当地官员希望我们能把他们在国外的家人或留学生接回国,都被我们拒绝了。”刘大耕说,“无论多少压力从我身上过,我都得扛住,就是把‘NO’说到底,真的是把嘴皮都磨破了,后来他们就叫我Mr.NO。”
刘大耕和世卫组织代表在机场合影
“其实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们也精神紧张,也会害怕,但是在其他人可以选择居家办公的情况下,我们(WFP)必须跟世卫组织手牵手、肩并肩,要往前冲,不能躲起来。”现在WFP进出东帝汶的航班仍在运行中,刘大耕坦言,“在全球各国防疫形势都这么紧张的情况下,做这件事情其实我们也承担着压力,一方面要提供好航空服务,另一方面也要确保遵守当地防疫规定,尽最大可能确保防疫安全。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站在一线,与世卫组织并肩作战。”
刘大耕和世卫组织代表、中国大使肖建国和东卫生部副部长参加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捐助口罩交接仪式
“当人们需要支持的时候,我们就往前冲”
“现在东帝汶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我们的工作还远未结束。”刘大耕介绍说,东帝汶自2002年独立以来尽管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各项民生事业长足发展,但粮食安全和营养改善方面仍面临严重挑战。在刘大耕看来,在疫情期间利用WFP本身的资源和平台提供支持只能说是他工作中的“插曲”,对于他来说,努力解决当地面临的粮食问题和营养不良顽症才是他的“日常”。
刘大耕介绍,在没有疫情的“正常”日子里,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四方面:为营养不良的孕期和哺乳期妇女以及5岁以下儿童提供营养支持和针对青少年的均衡健康饮食宣传教育;为政府营养干预项目提供技术援助;为政府社会保障救助项目,如东帝汶最大的社会保障项目母亲钱包助学项目以及学校供膳(营养餐)项目的精确瞄准、建档立卡和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技术援助;为政府物流供应体系提供技术援助。
刘大耕和东帝汶农业部长下乡收稻
“抗击疫情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些还面临营养不良威胁的弱势人群。”刘大耕说,“其实人道主义就是强调人类基本价值如互助关爱,尊重生命,改善福祉,而人道主义行动遵循的正是人道、中立、公正和独立这样的基本原则。尽管路途艰辛,但当人们需要支持的时候,我们就往前冲,这就是人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