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数字,读懂江西洪涝灾后救助
据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最新统计,截至7月18日17时,7月6日开始的洪涝灾害共造成全省697.6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69.8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28.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55.6千公顷,绝收165.5千公顷,倒塌房屋937户1847间,严重损坏房屋3788户7232间,直接经济损失192.8亿元。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针对数量庞大的受灾群众,江西目前安置情况如何?下一步,灾后救助和恢复重建又作何安排?7月19日,省防指召开第四场新闻发布会,对救灾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7.19万件物资:
救灾类物资全部发放到位
面对严重灾情,江西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置于首位,迅速启动救灾应急响应。7月7日23时,省减灾委、省应急厅紧急启动省级四级救灾应急响应,8日提升至三级,10日提升至二级。这是江西2010年后首次启动救灾二级响应。
国家减灾委、应急部于7月9日12时对我省紧急启动国家救灾四级应急响应,并预拨我省救灾资金2亿元。省应急厅会同省财政厅按照“突出重灾区、突出群众生活保障、突出困难群体”的原则,迅速提出分配方案,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7月11日以来,应急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局先后2次向我省调拨折叠床、帐篷、毛毯、毛巾被等中央救灾物资共计60000件(套)。7月6日以来,我省已累计向九江、上饶、南昌、景德镇、萍乡5个设区市和鄱阳、永修、都昌、彭泽等22个重灾县(市、区)调拨生活类物资71970件(套),主要有帐篷1720顶、折叠床13550张、棉被13000床、毛毯19050条、毛巾被13250床、竹席11400床。其中中央调拨我省生活类救灾物资35470件。
目前,按照各地救灾需要,中央和省级救灾物资已全部发放到位。
116个集中安置点:
从救灾“五有”变安置“九有”
据悉,我省已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69.8万人,大多数通过投亲靠友得到妥善转移安置。
特别是针对环湖和长江沿岸地区可能出现大量群众转移的情况,7月12日,省防指下发通知,从调查摸排、选好集中安置点、加强物资保障、加强安置点管理等6方面,要求各地组织对所有可能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所有可能需要转移的群众进行拉网式、地毯式的摸排,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截至7月17日18时,全省仍有4个设区市(南昌、上饶、九江、新余)的21个县(市、区)设有集中安置点116个,集中安置10859人。
为切实安置好受灾群众,省防指、省减灾委及时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利用空置的学校、体育场馆、村委会等场所抓紧落实安置点。值得一提的是,在一般救灾“五有”(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地方住、有医生看病)的基础上,集中安置点再增加“四有”:有地方洗澡、有标识、有秩序、有台账。“多出的‘四有’主要针对安置点的管理人员,为的是确保集中安置点的生活秩序。”省防指灾评救助组副组长、省应急厅救灾和物资保障处处长、二级巡视员吴继波表示。
吴继波透露,目前,我省的集中安置点主要设在条件较好、且较安全的县城中学、乡镇小学以及村部等地。其中,庐山市安置点开设学生暑期班,志愿者为儿童开展相关辅导培训;永修县安置点由公安、卫生、驻村单位、学校工作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都昌县安置点每餐安排“二素一荤”;湖口、彭泽两县的安置点派出卫生医护人员给安置群众义诊。
2类救助衔接:
新房建好前仍可在安置点居住
目前,我省救灾工作已由应急救灾转入灾后救助和恢复重建。我省正通过强化部门统筹联动,多措并举帮扶困难群众,切实防止因灾致灾、因灾返贫。
省防指协调省民政厅强化兜底职能,对符合低保标准的受灾群众纳入低保范围,对不符合低保标准的开展临时救助。同时,要求各地将因灾倒房户和严重损房户或房屋浸泡被淹的,纳入过渡期生活救助,及时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五保户等“三类对象”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范围,增加资金投入。
据悉,我省将按照“六不得”(即旧房倒塌但已在异地新建住房,已购房或入住廉租房,倒塌的是空心房、附属房、临时房,一般损房以及其他不需恢复重建,进入敬老院供养的特困人员,县城和工业园区规划区范围内的倒房户不纳入)的原则,建立倒损民房需恢复重建台账,争取春节前完成恢复重建,确保受灾倒房群众早日搬入新居。
那在新居建好前,受灾倒房群众又住哪儿?
吴继波回应,针对“三无人员”(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我省将实行为期3个月的过渡期救助。“首先鼓励他们投亲靠友,按相关标准发放救助。如没有亲朋可投靠,政府会继续集中安置,在安置点按标准救助。”吴继波表示,三个月后,如新房还未建好,将接续开展为期6个月的冬春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