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工作,您关心的问题都在这儿

2020-11-06

新闻发布会

11月5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民政部副部长王爱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负责人孙广宣,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住房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负责人周韬,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负责人毛德智介绍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现场都回答了哪些问题?一起看↓↓↓

问答一





红星新闻记者:

易地扶贫搬迁已进入后续扶持为重点的阶段,请问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总体工作进展如何?下一步将如何支持安置社区功能提升完善?谢谢。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负责人孙广宣:

  去年以来,随着各地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的逐步完成,各方面工作重心已经逐步转到后续扶持上来了。为了推动做好后续扶持工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脱贫、逐步能致富,去年6月,发展改革委联合10个部门和单位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力度的指导意见》,对如何推进后续扶持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今年2月,发展改革又联合12个部门和单位出台了《2020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若干政策措施》,重点是从完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产业培育和就业帮扶、加强社区管理、保障搬迁群众合法权益、加大工作投入力度、加强统筹指导和监督检查等六个方面,共明确了25条具体措施,进一步细化实化了国家层面的后续扶持政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民政部、自然资源部等有关部门也不断完善政策举措,加大支持力度,陆续出台了后续产业发展、就业帮扶、社区治理、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等专项政策,目前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发展改革委下一步将统筹社会事业、城镇建设等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支持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完善,并指导和支持有关方面继续做好社区服务、就业促进、产业培育等后续扶持工作,持续巩固易地扶贫搬迁的脱贫成果,确保搬迁群众与所在地的居民享有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问答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据介绍,目前易地扶贫搬迁的社区治理方面还存在一些新情况、面临一些新挑战,能不能介绍一下,下一步有哪些措施来回应和解决这些新的问题和挑战?谢谢。

民政部副部长王爱文:

  目前安置社区治理方面,有些问题还需要不断解决。搬新家、住新房,对农民来讲既是一件喜事、好事,也是一件大事。农村有句话,叫做“住新房,三年忙”,农民要住新房、搬新家,还要到一个新地方,进入一个新社区,后续涉及到的问题很多。针对这些问题,在9部门的文件中,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针对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一些问题,主要是从安置社区的组织建设和制度机制建设方面着手,比如安置社区组织体系方面,现在的搬迁群众有的是要搬到城市的规划区,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组建城市居民委员会。搬在农村的,在乡镇的,就要建立村民委员会。另外,如果搬迁的居民量比较大,片区比较大、比较集中,那不仅仅是设自治组织,还要设相应的街和镇,所以这是一个组织体系的建设问题。
  在机制制度方面,我们刚才讲民主协商机制,群众的办事投诉方面的机制,包括矛盾纠纷的调解机制,要对困难群众有可能返贫的收入情况监测预警机制,另外还有包括像新冠肺炎疫情、其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这一套组织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工作机制也要进一步完善。
  从服务体系来讲,也需要一个过程。从我到过的一些地方来看,基本的服务解决得还是不错的,像广西南宁附近的震东社区,把学校、医院都配套建好了,学校的老师有从广东来支教的,教育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基本的居民生活超市、社区服务平台,都建起来了。这些服务体系需要很多,包括公共服务类的,教育医疗是属于公共服务类的,还有社会救助、商业服务类的,包括超市、邮政网点、商业银行网点以及群众互助服务等服务设施也在建立起来。
  总体上讲,这些设施建得还比较完善,但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后续会越来越好。当然,还需要解决一个群众相互融合的问题,像刚才我讲了,把群众组织起来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使原来的陌生人尽快变成熟人,组成一个熟人社区,这些方面需要各级基层组织做大量工作。

问答三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都知道商品房小区都是有物业管理的,那么这些安置小区怎么实行物业管理?谢谢。


住房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负责人周韬: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集中安置社区物业管理工作,是满足搬迁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搬迁群众从原来居住区的独门独院,搬到集中安置社区以后,搬新家、住新房,但是原有的生产生活状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不仅需要关注住房的功能质量、面积和配套设施等相关方面,还需要关注一些社区里面的公共设施、公共部位,它们的维护保养,社区的秩序维护、清洁卫生,以及一些社区的公共事务,包括享受社区的公共服务等方面,所以对物业管理提出了新的需求。为加强安置社区物业管理工作,应该从四个方面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规范物业管理模式和内容。要充分考虑安置社区的特点,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及尊重搬迁群众意愿的原则,来引导搬迁群众选择合适的物业管理方式,不搞“一刀切”,对一些具备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条件的安置社区,可以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对于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安置社区,也可以由街道、社区居委会托管、业主自管等方式来实施物业管理。同时,根据安置社区的特点和情况,确定物业管理的内容和服务标准,重点要做好日常保洁、安全秩序维护、车辆停放等工作,提升物业服务水平。

  第二,要提升安置社区综合治理水平。坚持党建引领,把物业管理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明确基层党组织和街道来统筹协调各方,组织搬迁群众广泛参与安置社区的日常事务,发挥街道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以及一些社会组织的方方面面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对安置社区的管理,要明确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一些职责,压实责任。对于一些在安置社区可能存在的一些违章搭建、任意弃置垃圾、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占用公共区域和消防通道等一些行为,也要及时进行管理和进行查处,大家共同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安置社区治理格局。

  第三,要加强物业服务市场监管。研究安置社区的物业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规范物业服务合同,引导物业服务人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理念,提升物业服务品质。要指导监督物业服务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做好各项服务,切实维护安置社区搬迁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四,加强政策宣传引导。要结合安置社区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加强社区治理、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逐步引导培养群众养成物业服务的消费观念,同时做好安置社区物业管理的相关优惠政策的宣传,鼓励物业服务企业积极参与安置社区的物业管理,按照合同约定提供优质的物业服务,同时要加强搬迁群众主人翁意识和家园观念的教育,增强搬迁群众对安置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积极参与安置社区的集体活动,提高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问答四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请问在易地搬迁社区治理过程中,如何平衡新社区与少数民族民众生活习惯之间的矛盾。谢谢。


民政部副部长王爱文: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很多地方,尤其在边远的贫困地区,都是多民族共居的状态。所以现在扶贫搬迁必然涉及少数民族安置的问题,这也是十分重要的。9部门的这个文件,也提出了一些要求。各地党委政府对这项工作也是高度重视。结合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要做好这项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要尊重少数民族的习惯、风俗、文化等。举一个例子,像我今年去了甘肃的天祝县,是一个藏族自治县,我看了他们的移民搬迁点,从民居外形设计到色彩,包括一些饰品都体现了藏族风情,藏族同胞在这里住得也很高兴。他们还根据发展畜牧业的需要,配建了发展畜牧业的场所,这方面都充分体现出来了。

  第二,在基层党组织,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村委会,在委员人选方面,要保证少数民族同志一定的比例,便于他们开展少数民族的工作。从组织体制方面,要按照我们国家民族区域自治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给予保证。

  第三,建立具有民族特点的文化活动平台,用这个平台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交融,使大家尽快熟悉,这方面也非常有必要。像这些少数民族的搬迁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符号是吸引外来游客的重要方面,这些地方发展乡村旅游将来都是比较有潜力的。

问答五

责任编辑:孔智
阅读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