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说话 让文化赋彩——走笔南昌十大文化重点工程
在高楼大厦、玻璃幕墙几乎成为大都市“标配”的当下,一提起南昌,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秋水长天的诗意、滕王高阁的繁华、海昏侯国的神秘,还有万寿宫街区的市井气息……这些融合成了一份独有的“南昌味道”。
前人开创,今人续章。在南昌推进“五城”建设进程中实施的2020年十大文化重点工程,是举全市之力打造的文化“新名片”。保护第一、传承优先,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赋彩,留下让南昌人看得见过去、想得到未来的城市生命脉络,并享受其中,是南昌的“城市思考”和“文化态度”。
(一)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在刚刚落幕的2020年服贸会上,一张张“1元游海昏侯国”优惠券成了文化贸易专题展区最抢手的礼品,这也是即将开园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向世界发出的邀请。
近几年来,没有哪一个考古遗址发现,能像海昏侯国一样引人注目。2000年前的一段沧桑历史迎来了它应有的“高光”时刻,也让遗址地南昌引来极高关注度。
由海昏侯国遗址,到“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再到哭之笑之的八大山人,惯于讨论英雄城现代活力的人们恍然发现,其实南昌更是一座懂得“怀旧”的城市。“怀旧”不仅在于拥有厚重底蕴,更在于对历史文化的“念念不忘”、保护传承,让“光阴的故事”有了更具魅力的表达方式。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是珍贵的国家级甚至是世界级的历史遗产,具有重大的展示和研究价值,我预期这个考古文化遗址公园建成以后,将会吸引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目光。”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信立祥如是说。
这本是一偏远乡土之地,因为一个横空出世的海昏侯墓,添上了神秘的色彩和文化的品格;又因一个世界一流的遗址公园,使之有了史诗般的恢弘气质。作为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典型汉代列侯国都城聚落遗址,海昏侯国遗址对于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社会文化价值。自2011年考古发掘以来,遗址考古勘探约530万平方米,考古发掘约1万平方米,出土文物1万余件,海昏侯墓考古项目获得了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奖·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等重大奖项。
一时之间,海昏侯成为江西文化的“网红”,不断举办的学术会议、座无虚席的专题讲座、丰富多样的相关文艺创作持续着“海昏热”。
一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高度重视海昏侯国遗址的保护工作。国务院把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将其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省委、省政府把推进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建设,打造汉文化传承展示区工作载入《关于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设立高规格的保护机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南昌更是集全市之力、用非常举措保护文化遗产,将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建设作为2020年南昌市十大文化重点工程的核心项目来打造。目前遗址公园的开园开放已进入倒计时状态,世界的目光也正聚焦于此。墎墩山脚下,海昏侯国遗址保护即将掀开新的历史篇章。
时代发展再快,一座城的初心不变。看南昌对历史文化的“念念不忘”,滕王阁、八大山人梅湖景区亦是最佳观察切口。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描述滕王阁美景的诗句,也是滕王阁文化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的写实。滕王阁成功升级5A级景区后,如今又将北延南扩,东通西连,形成大滕王阁景区发展格局,“七梦七境”的《寻梦滕王阁》也将在赣江之畔响起。对于十大文化重点打造工程之一的“八大山人梅湖·象湖文化旅游区”,南昌也同样高起点、高水平对梅湖、象湖进行整体打造,设立王阳明纪念馆、傅抱石纪念馆等一批南昌文化名人纪念馆、美术馆,打造书画艺术和文旅产业集聚区,形成“北有汉代海昏侯国遗址为载体的汉代文化,中有滕王阁为载体的唐代文化,南有八大山人纪念馆为载体的明清文化”新格局。
文化如水。坚定文化自信,需认清水之源、流之势、去之向。保护传统历史文化,守住“记忆”交给未来,需要担当,更需要智慧。
(二)老城不老,风韵更新
要了解一座城,那些承载着历史的古街巷陌无疑是首选之地。
自《马可·波罗游记》风行欧洲后,整个西方开始了寻找中国的征程。1595年4月的一天,南昌万寿宫街区一阵骚动。拥挤的人群中,一个高鼻梁、蓝眼睛、黄头发的男子,在人群中显得手足无措,这位“天外来客”便是后来享誉世界的利玛窦。这是历史投射于南昌的一道短促却悠长的光亮异彩,亦是南昌报以历史的一串惊喜。
利玛窦远涉重洋,在南昌的棉花市等地居住了3年。利玛窦的一系列札记、书信,亦道出了晚明南昌的城市风貌。他在与亲友的书信中曾写道:“房舍美观,街道广宽又直”“面积较翡冷翠大两倍” “宽敞又整洁的街道,牌坊雕得十分精致,比比皆是……”倘若说,是正在萌芽的商品经济与多元思想并生的社会格局,让利玛窦得以登陆中国。那么,正是商品经济与文人社会均领先全国的南昌,以海纳百川的大胸襟,接纳利玛窦,并影响着全国,也借此让南昌万寿宫的名气在利玛窦的描写下传到了欧洲。
铁柱万寿宫、醋巷、棉花市、带子巷、油巷……位于广润门附近的万寿宫街区,从宋代开始就有了“千船万帆广润门”的佳话,明清时期更成为江南三大商贸中心之一。随着社会的变迁,曾经巍峨的铁柱万寿宫不可避免地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万寿宫街区也已成为急需改造的棚户区。
像南昌这样“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面貌飞速变化的城市。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取与舍,就像是一架极易倾斜的天平。南昌,在天平两端摆放了最合适的砝码。
石板街道纵横交错,复古院落穿插其中,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内一排排青灰色民国仿古建筑清雅别致,形成特有的赣居风貌。“万寿宫街区是南昌最核心区块,寸土寸金,要保护街巷肌理,更要保护和传承街区所承载的文化,包括其中特有的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通过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地区经济活力等方式予以保护,这必将牺牲掉一部分的经济利益。”南昌万寿宫文化街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志刚说。为了最大程度地保存和保护万寿宫街区的历史风貌特征,包括街道肌理、空间特征、建筑风格和装饰细节,都遵循“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修缮。街区建筑高度以2—3层为主,皆不超过铁柱万寿宫。
保护,并不是一动也不能动。即将于年底开业的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以“赣鄱文化第一街”为目标,在保持传统街巷格局完好的基础上,涵盖吃、住、游、娱等多种业态。而其中的万寿宫博物院和万寿宫文化研究中心将让街区成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旧风貌、新价值,共同构成了“生活着”“呼吸吐纳着”的历史文化街区,形成一种活态保护的方式。
城市需要更新,但更新不能摒弃历史。如何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留住乡愁,更好地让历史融入现代都会正是城市更新的核心要义。让古老的街巷活起来、火起来,就是把城市脉络打通,把城市毛细血管激活。
漫步在南昌的市中心,从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到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百花洲文化艺术街区,这些“有故事”“有风景”的历史街道,将通过更新活化来呈现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城市风貌和丰富肌理。在老街巷重焕生机的背后,正是南昌巧解历史街区和城市更新“两难”命题的结果,也越发彰显出一座省会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担当与气魄。
(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人文蔚起,文化昌隆,是不同时代的人们都大力崇尚与追求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说经济建设是解决“吃得饱、穿得暖”问题,那么文化建设就是让生活更优雅。
市博物馆(原省博物馆)维修改造工程、南昌军事主题公园二期建设、举办中国·南昌城市雕塑艺术节、组建南昌交响乐团……南昌全力推进的十大文化重点工程,既有古色风韵,也有现代风情,更有红色风景。一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配套、高水平运营的文化设施即将崛起,一系列面向全国、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精品文化品牌先行示范。
在赣江之畔,南昌市博物馆的建设工程即将全面启动,未来将与滕王阁、“一江两岸”融合,形成以点带面、串点成线的南昌文化旅游新地标;
在九龙湖新区,军事主题公园轻武器馆将于10月对外开放,二期项目建设也筹备启动,将打造集国防教育、青少年研学社会实践、军事文化培训,以及军事模拟体验等为一体的红色教育示范基地和红色旅游打卡点。
在延续传统文脉的同时,南昌不断推陈出新,用新锐的文化视野和举措,为民生创造福祉,为艺术创造精品,彰显于点,践行于面,缔造出更多响亮的文化品牌。
生活在南昌这座城市,喜爱文化艺术的人越来越多,城市到处都能看到人们跳起欢乐的广场舞,优美的音乐让人们沉醉其中。组建一支以城市为名的交响乐团,用音乐拨动城市心弦,是南昌建设文化之城、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质的新举措。这不只体现了市民的一种内心需求与愿望,也是城市文化氛围长期浸润的结果。以城市之名传递音乐之美,让高雅音乐融入城市血液、潜移默化打造优雅的市民文化,让世界看到南昌文化包容性和丰富性,这就是其意义深远的作用。
南昌作为全国城市雕塑永久颁奖基地,通过多年来的努力,让雕塑与城市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无论是雕塑知识的普及,还是公众艺术素养的提高,雕塑的艺术启蒙作用正在逐步显现。正在紧锣密鼓筹划的中国·南昌第二届城市雕塑艺术节,通过特邀与征集两种方式遴选最符合南昌城市环境营造和空间布局的雕塑艺术作品,将为南昌带来独具特色的雕塑文化线。
一座城市的伟大,不在高楼林立,而在于有文化、有精神、有品质。博物馆、雕塑节、主题公园、交响乐团……在南昌,城市文化有很多种的“打开方式”,这些色彩多样的文化也将在“各美其美”中实现“美美与共”,深刻融入城市场景,点亮市民生活。
(来源:南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