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让青少年在劳动教育中“动起来”

2020-06-15

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的劳动创造了生活。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根本举措。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劳动教育,将实施青少年劳动教育作为一项基本教育国策。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所提出的教育方针政策中,始终主张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主张在劳动实践中,进行思想锻炼和思想改造,主张在劳动中与工农结合中了解社会、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如既往重视青少年劳动教育。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提供更多青少年劳动实践平台

一段时间以来,青少年劳动教育大都局限在课程层面,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作为载体来实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解决机器大工业生产时代所导致的劳动异化和人的异化的良方。但是,仅仅依靠课程教学来实施劳动教育,进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显然是不够的。青少年只有亲自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丰富的劳动教育实践才能获得更多的收获,才能更好地全面健康成长。

然而,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青少年通过制度性渠道顺利地进入社会劳动大舞台的中央,做得还很不够。以青年参与志愿服务为例,有研究证明,相比于国外一些国家,我国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内容形式和参与范围都还有一定的差距。从事志愿服务是人类的天性,而我国青年从事志愿服务的水平还有待提高,根本原因是参与志愿服务的渠道还需拓宽。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些青少年不会劳动、不爱劳动,与能够“动起来”的劳动实践平台缺失分不开。

青少年缺少“动起来”的劳动教育实践平台有诸多原因,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家庭、社会和学校存在信息不对称,协同育人的制度设计还不完善。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配套政策环境,充分发挥我们的体制优势,扎实构建协同育人格局,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大力提供更多更实的劳动教育实践平台。

劳动实践平台需要家庭、学校和全社会合力打造

对于家庭来讲,家长应引导孩子独立做些适合的家务等日常生活劳动,不能因为溺爱而将孩子培养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现代小公主小王子。除此之外,家长应身体力行做好示范,在热爱劳动的家风中发挥对孩子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于学校来讲,要开足开好劳动教育课程,积极建设“接地气”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让青少年在出力流汗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劳动的认识和感情。更为关键的是学校要在构建协同育人格局中积极发挥枢纽性作用,要注意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积极利用社会所提供的劳动教育实践平台。

对于社会来讲,党和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也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党和政府要继续完善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顶层制度设计,不断优化政策环境,激励、引导和规范社会组织和企业积极提供劳动教育实践平台。

同时,党和政府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自身资源,主动开放适合开展青少年劳动教育的基地场所。社会组织和企业要提高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积极搭建适合青少年劳动教育的平台,开辟学做结合的多形式劳动教育活动,探索与实践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新模式,让广大青少年能走进机构、走进社区、走进车间。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曾樵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