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建立健全科学完善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

2020-06-15

5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公共卫生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政治大局稳定。突出强调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的重要性,并就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出了“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的12字总要求,为新时代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进一步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指明了方向。

当前,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以及现代化的发展在增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风险和隐患。其中,公共卫生事件由于其突发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和极强的危害性,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频次有增无减。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起彼伏,从非典疫情、非洲猪瘟、甲型H1N1流感、野生型脊髓灰质炎疫情、塞卡病毒疫情、埃博拉疫情、中东呼吸综合征,以及当前正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等。二是公共卫生事件治理难度增大。突发性且具有高传染性的病毒疫情从未停止过,一度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巨大难题。现代社会关系的复杂、交通流转的便捷、人员管控的艰难都对疫情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各类病毒也在人类治理过程中不断适应和变异产生出更具危害性、难治理性的新样态,其治理难度不断增加。三是生态危机正是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公共卫生问题,从根本上看都是由于人类对生态的破坏造成。但是,人类并没有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困境中走出来。因此,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的总要求,构建科学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不仅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需要,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强化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要加强突发公共卫生防控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谋长远之策、建久安之势,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科学、理性审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暴露出的问题和短板,下足“绣花功夫”,打好“公共卫生安全补丁”,建好科学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制,优化防控机制,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建立健全常设性综合应急机构,突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指挥、紧急情况下的资源调配和多部门协调功能,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和体制优势。完善应急监测与预警系统,进一步健全应急预案和监测网络,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堵住监测系统不健全、反应慢而导致应急监测不准确、应急准备不充分的短板。构建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在2003年国务院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基础上,结合现代化进程导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治理实践中积累的相关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疫情防控执法机制,加强普法,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公共卫生风险防控意识,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只有从制度层面进行谋划安排,才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筑牢人民群众的生命防线。

加大各类投入,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保障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成本与治理效率取决于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支持与投入。一是要加大财政投入。改扩建一批三甲医院,加大对中小城市各级医疗资源的投入,使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医疗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加大对边远山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投入,改变贫困落后地区公共卫生投入总量较小、城乡差异大、地区差异大的状况。二是加大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力度。扩大招生规模,加大在职公共卫生人才的职业培训力度,建立公共卫生人才储备库。三是加大对公共卫生环境的整治力度。坚持预防为主,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以及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加快建设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密集集中等特点的公共卫生体系;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深入持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加强道德教育,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价值体系。公共伦理道德的加强有利于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治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公共伦理道德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社会基础。公共伦理道德的提升不仅是搞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社会基础。一是加强生态伦理教育。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扩大、物种锐减和生物多样性逐步消失、能源短缺等生态问题,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人类要改变这种境遇,就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和伦理关系,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出发,从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出发,规划和约束人对自然的伦理态度和道德行为,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念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以一种新的生态视角重新思考人类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应有的平等关系。同时,也要求我们以一种更加理性的方式重新塑造生态与发展共存、简约与丰富共生的生活方式,重塑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二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这就要求人民群众更加自律、更具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做到令行禁止,积极参与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全过程;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不信谣、不传谣,坚决杜绝信息投机、刻意误导等行为。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责任编辑:曾樵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