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谈全球低利率:今年我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

2020-08-07

8月6日,央行发布2020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专栏文章《怎样看待全球低利率》谈到,2019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央行重回宽松模式,但利率过低会导致“资源错配”“脱实向虚”等诸多负面影响。2020年以来,我国央行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保持利率水平与我国发展阶段和经济形势动态适配。

文章指出,全球央行启动降息潮,低利率政策再次向金融市场传导。债券利率大幅走低,负利率债券规模快速增加,存贷款利率也受到低利率政策冲击。2020年6月末,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为0.66%、 -0.5%、0.21%和 0.04%,分别较2007年末下降约340个、500个、430个和 150个基点,显著低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水平,较1981年高点大幅下降约10个百分点。 

文章表示,利率过低会导致“资源错配”“脱实向虚”等诸多负面影响。一是降低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会加剧结构扭曲;二是容易鼓励金融机构的冒险行为,过度加杠杆,加大金融体系脆弱性;三是导致经济“脱实向虚”。目前,低利率的局限性已引起发达经济体货币当局的反思,货币政策框架被重新评估,中期内主要经济体低利率政策仍将持续,但政策利率进一步下降的空间有限。 

2020 年以来,我国央行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保持利率水平与我国发展阶段和经济形势动态适配,本外币利差处于合适区间,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上升。 

报告称,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从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实际出发,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平稳运行, 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促进贷款投放与市场主体实际资金需求相匹配,使资金平稳有序地投向实体经济,支持经济增长向潜在增速回归。

事实上,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8月3日央行2020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都明确,下半年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就要求货币政策根据经济增长、物价变化、外部环境等因素进行相应调整。如果经济增长恢复得较好,前期阶段性的政策退出步伐可以加快一些;反之,如果恢复低于预期,不但退出步伐可以放缓,还可以出台新的政策。

“精准导向”要求货币政策在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努力实现“精准滴灌”,引导流动性更有效率地进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重点领域主要是指要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下一步可以探索专门制定针对制造业贷款的制度办法和信贷计划,创新制造业贷款考核奖惩机制;通过加大发债、上市等直接融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在获得融资的同时,稳定企业杠杆率。

“薄弱环节主要是指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应加快落实前期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各种政策措施,确保中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感明显增强,首贷率、续贷率显著提高。还要深化金融科技应用,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推广创新互联网贷款等产品和服务,提高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效率。”董希淼称。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鄢飞飞
阅读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