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降后升稳步复苏,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六大判断
7月16日,国新办就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发布GDP、CPI、居民人均收入等多项重要经济数据。
如何评价上半年中国经济表现?就业形势何时好转?内需是否明显不足?下半年经济会否持续复苏?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就上述热点问题一一回应并给出判断。
“中国经济运行先降后升、稳步复苏”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前所未有,世界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今年上半年面对严峻风险挑战,全国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一系列政策作用下,中国经济运行先降后升、稳步复苏。
从季度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由一季度下降6.8%转负为正;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8.4%转为增长4.4%;服务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5.2%转为增长1.9%;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0个百分点。
“我们对目前经济回升的判断,认为是恢复性的增长”
上半年推出的系列政策是不是会进行调整?首先要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二季度出现了明显回升,从上半年来看,多数指标处于回升改善或者降幅收窄的态势。但同时也要看到,从上半年累计的速度看,GDP、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等领域大部分指标处于下降区间。
至于下半年的政策会怎样调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作出明确安排。当前,宏观政策既要考虑保持政策力度,也要考虑可持续性,未来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也就是说,目前的政策是保持一定灵活性的,下半年会根据形势发展,根据“六稳”的实现情况和“六保”任务落实情况作出适度调整。
“消费恢复还是面临着制约”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然处于下降区间,比上年同期下降11.4%,说明目前消费恢复还是面临着制约,尤其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一些聚集性、接触性的消费活动仍然受到一定制约,所以目前商品零售的餐饮收入还处于恢复增长的态势当中。
关于下半年消费市场的增长态势,一方面随着疫情防控的有效推进,消费便利性在逐渐改善,另一方面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推进,消费的供给也在不断地优化。尽管消费的下半年走势面临着上述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利条件,大家应该关注到上半年全国人均居民收入名义增长是正的,但实际增长下降1.3%,所以对消费能力的培养下半年要下更大气力。
“就业形势总体上有积极变化,一些重点群体的压力比较大”
从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的走势看,是逐步下降的态势。大家比较关注的疫情期间在职未上班的比重也持续降低,6月份已经下降到0.8%,与去年基本持平。所以,在就业优先政策作用下,今年上半年就业形势已经出现了积极变化。
同时也要看到,受疫情冲击的影响今年的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同比少增173万人。在城镇有一些重点群体的就业压力更突出,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有所减少,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同比减少496万人,下降2.7%。大学生失业率创同期新高,受疫情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下降,求职面试都受到一定限制。
“今年上半年物价总体保持了平稳态势”
今年上半年我们的物价总体保持了平稳态势,上半年物价累计上涨3.8%,这个数据比一季度回落1.1个百分点。从月度变化来讲更加明显,基本是波动下行态势,6月份CPI同比上涨2.5%,是处于温和上涨区间。今年物价在疫情冲击还有最近洪涝灾害的冲击下,物价能够回到这样的区间,确实是各方面采取的保供稳价措施取得的效果。
从物价目前的构成来看,推动物价上涨主要因素是结构性的,主要是食品价格推动。从下半年决定物价走势的主要因素来看,目前工业和消费品在供需都比较平稳的情况下变化不会太大,主要因素还在食品方面。粮食价格目前不具备大幅度上涨的基础,可以说稳住了我们基本盘。
“我们对下半年经济持续复苏是有信心的”
疫情期间催生了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为经济回升继续提供有力支撑。宏观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上半年,为应对疫情冲击,我国采取了财税方面的支持、金融方面的支持以及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这些政策目前已经见到成效。这为下半年更好地应对疫情冲击积累了经验,同时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从这些有利条件看,我们对下半年经济持续复苏是有信心的。同时,经济回升也是有基础、有潜力、有条件实现的。但也必须强调,当前境外疫情仍在快速的蔓延扩散,世界经济经贸重启举步维艰,国内的需求恢复目前受到一定的制约,稳企业、保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所以,还是要坚持底线思维,充分认识疫情影响的广泛性、复杂性、持续性,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狠抓政策落实,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