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国家发改委:截至去年底,西部地区90%以上贫困县脱贫

2020-05-21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指导意见》答记者问时指出,截至2019年底,西部地区90%以上的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

以下是答问全文

问:请介绍一下制定《指导意见》的主要背景。

答:世纪之交,党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2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实施《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发〔2000〕33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6号)、《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等文件和一系列相关政策,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西部地区视察调研,深入基层边疆一线,发表系列重要讲话,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针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在系统总结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经验基础上,制定实施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政策性文件,对于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启动了《指导意见》的起草工作。期间组织相关部门单位,组成若干专题组分赴西部地区开展深入调研,形成了系列专题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起草了《指导意见》初稿。《指导意见》初稿征求了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并听取专家学者建议,对各方面意见予以充分吸收采纳。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指导意见》。

问:如何准确理解西部大开发20年来取得的成效?

答:实施西部大开发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全国人民大力支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也扩展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一是经济实力显著提升。西部12省(区、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999年1.5万亿元增加到2019年20.5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20.7%,提高了约3.6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2012年至2019年,西部农村贫困人口由5086万人减少到32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7.5%下降到1.1%。截至2019年底,西部地区90%以上的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三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不断拓展加密,空间可达性大幅提升。截至2019年底,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5.6万公里,其中高铁9630公里,高铁已连接西部大部分省会城市和70%以上的大城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一批重大能源工程相继竣工,最后一批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有效解决。四是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了一批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大数据、健康养生、旅游文创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推进。五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得到巩固。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全面实施。截至2019年底,西部地区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1.37亿亩,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草原、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六是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2019年西部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万元和1.3万元,是1999年的6.5倍和7.8倍。“两基”攻坚计划如期完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问: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具有哪些重大意义?

答:党的十九大提出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西部大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破解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西部地区集中了全国大多数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沿海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近年来西部地区内部分化开始显现,内部差距有所扩大。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就是要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使西部地区比较优势得到有效发挥,区域间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差距保持在合理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达到大致均衡。

二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促进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拥有草原、湿地、森林等重要生态资源,但生态环境也十分脆弱,保护和修复任务艰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就是要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这为破解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指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就是要构建良好生态资源保护者与受益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将西部地区生态红利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红利。

三是有利于促进陆海内外联动和东西双向互济,提升西部地区开放水平。当前,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和投资在全国的比重还比较低,与东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互动性、协同性也有待增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就是要把加大西部开放力度置于突出位置,使西部地区进一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并发展更高层次的外向型经济;就是要从思想观念、基础设施、规则标准、营商环境等着手,积极参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分工,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四是有利于增强内生增长动力,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西部地区在科技研发和产业发展方面有一定基础,但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生产方式比较粗放,传统产业、重化工业占比偏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过去那种粗放型、外延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不可持续,必须向以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为特征的集约型、内涵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就是要在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特色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变革。

五是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西部地区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当前,西部地区在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西部地区也是我国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最集中的区域,巩固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就是要改善西部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有效提供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提高就业、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就是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和共同发展。

问:请介绍一下《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

答:《指导意见》共三部分、36条。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意见》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目标等。

第二部分是重点任务,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包括打好三大攻坚战、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能源供需结构、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7项任务;二是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包括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加快沿边地区开放发展、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拓展区际互动合作等6项任务;三是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包括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稳步开展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加快推进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等3项任务;四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完善推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包括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持续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努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4项任务;五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包括着力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强化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改善住房保障条件、增强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能力等8项任务。

第三部分是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主要提出了考核、财税、金融、产业、用地、人才、帮扶和组织保障等政策措施,确保将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问:下一步抓好《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有哪些重点?

答:抓好《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之以恒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一是以决战脱贫攻坚为标志,确保西部地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全国未摘帽贫困县都在西部地区。要努力克服疫情影响,聚焦52个未摘帽贫困县,加大政策支持、资金倾斜和工作力度,确保西部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与帮扶。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步促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相对贫困问题解决。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补齐乡村公共设施短板。

二是以推进绿色发展为要求,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西部地区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巩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大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力度,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湿地保护修复。开展三江源、祁连山等重点区域综合治理,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因地制宜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促进西部地区绿色产业加快发展,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

三是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扩大西部地区高水平开放。西部地区要找准定位,结合实际积极参与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挥一些地区沿海、沿江、沿交通干线的区位优势,做好人畅其行、物畅其流这篇文章,进一步加强与境内外的经贸联系。构建内陆和沿边多层次开放体系,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功能平台。拓展区际互动合作,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

四是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重点,增强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比较优势,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在培育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改造升级上迈出更大步伐,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构建具有特色、体现优势、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全产业链整体跃升。大力优化能源供需结构,着力提升传统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等能力。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特色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服务业,打造区域重要支柱产业。

五是以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为抓手,夯实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在交通设施方面,重点提高通达度、通畅性和均等化水平,加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运输通道建设,拓展区域开发轴线。加快川藏铁路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推进区际省际高速公路通道和航空枢纽建设。在水利设施方面,重点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骨干治理工程、大型灌区工程;提高安全饮水保障能力。在能源设施方面,重点加强西电东送等跨省区能源通道建设,提升清洁电力输送能力。积极推进配电网改造行动和农网改造升级,提高偏远地区供电能力。在通信设施方面,重点推动城市农村“同网同速”,大力支持农村偏远地区特别是贫困村加快宽带网络建设。

六是以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为关键,增进西部地区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西部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诉求,加快补齐社会民生领域短板,增强公共服务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问题,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防疫物资储备等领域能力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医疗等服务。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西部省份纳入到区域医疗中心试点范围,引导较发达地区高水平医院在西部地区建立分支机构或分中心。

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時梁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