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瞄准砂仁产业 他对症下药开出致富良方

2020-09-29

进入初秋,正值砂仁的管护季节,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屏山乡上孟村一带的砂仁种植户正在连绵的树林里忙着修剪枝叶。

前几年,守着绿水青山的上孟村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如今,科学种植砂仁让上孟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村民们说,是广西药用植物园派驻隆安县的科技特派员林伟给村里带来了改变。

“我来自农村,我不怕艰苦。”2017年春,在选择进村开展科技服务时,林伟主动要求到隆安县交通条件最差、位于隆安境内最南端的上孟村和最北端的渌龙村。

这些年来,林伟长年奔走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充分发挥广西药用植物园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精准施策,解决砂仁种植难题

上孟村布练屯,小溪水流清澈,群山树木葱葱,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环境好有什么用?换不来钱。”回忆起以前,上孟村村委委员杨权林说。

布练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种植砂仁,种植历史悠久,可是由于不懂技术,结果稀少,甚至无果可收。

如何发挥这里的生态优势,振兴上孟村的砂仁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2017年4月,经过采集种植土壤和水分进行检测,并对种植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林伟发现这里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种植优质砂仁。“只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适合种植砂仁这种广西道地中药材。”林伟说。

经过精准把脉,林伟带领广西药用植物园的专家团队开具处方,对症下药。

一开始,林伟帮助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经常组织种植户集中进行砂仁低产改造技术培训,在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尽管不辞劳苦,手把手地教,却吃力不讨好,群众将信将疑,没有按照技术要求去做。

“为了打消群众的疑虑,光靠嘴上说不行,必须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才行。”于是,林伟动员起了杨权林:“老杨,你是村委委员,你带头,你按我的技术要求来做,搞一个示范基地出来给群众看。你来种,技术我负责。”

说干就干。杨权林带领全家进行砂仁修剪,把老株、病株、枯株、过密株剪掉,清除了混杂品种,施起了有机肥,在砂仁地养殖了蜜蜂进行授粉……在杨权林一家的带动下,又有几户种植户跟着行动了起来。

在林伟的全程技术指导下,布练屯的种植户开始按照技术要求在秋季采果后进行植株修剪,进行品种提纯复壮,调节荫蔽度,施花芽分化肥,开花期养蜂授粉……

2017年8月,当一串串深红色的砂仁果展现在人们面前时,杨权林和乡亲们高兴得合不拢嘴,当初人们的疑虑烟消云散,重新拾起种植砂仁的信心。

科技项目助力,砂仁成群众增收好产业

尽管在布练屯初步取得了成效,但上孟村乃至隆安县的老砂仁园较多,产量较低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带动作用不够突出。

因此,林伟牵头组织向南宁市科学技术局申报了广西砂仁低产改造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该项目被列为2017年南宁科技重大专项。

从此,林伟带领项目组技术人员,在上孟、渌龙等贫困村经常开展砂仁低产改造技术培训,钻进砂仁地里,在关键节点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现场指导种植户进行砂仁低产改造,同时建立了600多亩砂仁低产改造示范基地和20亩优良品种繁育基地。

在砂仁地里,林伟常常干得汗流如雨,浑身湿透,尤其是蚊叮虫咬,让人痒得难受。每次看到林伟抓痒难受的样子,种植户们劝说:“林特派员,你不用那么辛苦,让我们来做就行了。”“搞药材科研的,就是要与深山树林和蚊叮虫咬打交道。”林伟说完又继续干活。

有了科技的保障,砂仁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2019年8月,南宁市科技局组织专家进行现场验收查定,砂仁平均亩产量由原来的20斤提高到40斤以上,合作社砂仁种植户迎来了丰收。

“现在上孟砂仁的销售价格要比广西其他产地高20%—30%,供不应求,群众种植砂仁的热情空前高涨。”林伟说。

这些年来,林伟依托广西药用植物园作为广西中药材产业科技服务团团长单位的科技人才优势,带领、组织专家团队在上孟等8个贫困村集中开展砂仁栽培技术培训班20多场次,直接培训种植户1000多人次,把脱贫的“种子”播到群众心里。

通过科技示范带动,隆安砂仁产业重新焕发了青春。到目前为止,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23000多亩,砂仁成了隆安县上孟等8个贫困村带动群众人数最多、增收效果最好的脱贫产业。

“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房,有近一半农户还在县城买了商品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了村民的共识。”杨权林说。

在林伟带领的专家团队的科技服务推动下,砂仁种植推广到整个隆安县,目前已有8个贫困村主要脱贫产业为砂仁种植,2019年全部脱贫摘帽。(刘 昊)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