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以来,哪些高校发表最多的Nature&Science论文
作为国际上最为知名的两大综合性学术期刊,Nature和Science(后文统称为N&S)旨在发表原创性强、观点新颖、影响广泛,并且对整个科学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突破性发现。
自十九世纪创刊以来,两大期刊已经发表了摩尔根的“果蝇实验”、引力透镜效应、DNA双螺旋结构、南极臭氧空洞等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研成果。由于竞争激烈,所有投稿至这两大期刊的原创文章中仅有不足8%被接收和发表。
时值首轮“双一流”收官阶段,那么“双一流”建设以来,哪些高校发表最多的N&S原创论文(类型为Article的论文)呢?
软科(ID:zuihaodaxue)整合了2012-2019年内地高校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含共同通讯作者单位,因此同一文章可能被统计至多所高校的发文中)的发文数据,对各大高校在“双一流”建设前后的表现进行了对比分析。
内地高校“跨越式”发展
首期“双一流”建设以来,中国内地高校整体上呈现出“跨越式”发展,N&S发文总数从2012-2015的108篇增长至2016-2019年的391篇,增幅高达262%,各层次高校均进步显著。
2012-2015年,中国内地仅有32所高校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在N&S发文,其中的19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发文90篇,9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发文10篇,4所非双一流高校发文8篇。
而同样在4年时间内,2016-2019年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在N&S发文的内地高校数量增至90所,其中37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发文高达300篇,26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发文90篇,27所非双一流高校的发文数也达到了70篇。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延续强势增长的同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非双一流高校也成长为内地高校顶尖论文产出的重要力量。
3所高校完成从“0”到“10”的突破
2016-2019年,中国内地共有10所高校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在N&S发表10篇以上的论文。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开大学3所在2012-2015年没有N&S发文的高校,在首轮“双一流”建设期内,完成了从“0”到“10”的突破。
“双一流”建设以来,国科大的N&S发文数达到了47篇,在中国内地高校中仅次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居第3位,增幅高居内地高校首位。分年度来看,2016-2019国科大的年度N&S发文数分别为3篇、6篇、15篇、23篇,连年保持快速增长。
作为一所发端于中国科学院的大学,国科大具有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科研底蕴,据其官微消息,全校现有研究生教师14564名,其中院士295人,博士生导师6995名,博士生数量更是高居全国第1。
有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作为重要支撑,这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的创新型高校已逐渐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力。
中国科学院大学(图源:中国科学院大学官方微信)
上海科技大学以20篇的发文数位居内地高校第7位,非双一流高校首位。近年来这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的高校,在成果产出、科研创新等方面屡创佳绩。
在2020年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上海科技大学居全国高校第62名,非双一流高校第2名;在2020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更是首次进入世界500强的行列。
作为一所老牌名校,南开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以来的N&S发文也达到了10篇,在内地高校中排名第10位。这10篇发文都来自于最近两年内,可谓厚积薄发。
2019年,Nature在8期品牌专刊中分别介绍了南开大学的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多个院系;在2020年过去的8个月内,南开大学的N&S发文数已经达到5篇,距离再创新高仅有一步之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百年南开值得期待。
南开大学(图源:南开大学官方微博)
这两所西北高校突出重围
在发文数排名前15的高校中,有两所来自于西北地区的高校,分别是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
2016-2019年,西安交通大学作为通讯作者单位累计发表N&S论文9篇,在西北地区高校中稳居榜首,且4年内均有文章发表。在这9篇发文中,有6篇来自于材料科学领域,体现了该校在该领域的强劲实力。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有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全国首批一级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被评为首批一级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纳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序列。
在2020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当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更是进入到全球前40名的行列。
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等领域教育和研究为特色的重点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全国第一架小型无人机、第一台地效飞行器都诞生于该校。
“双一流”建设以来,西北工业大学作为通讯作者单位累计发表N&S论文6篇,在内地高校中居并列第13名;2019年,西北工业大学生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单位在Science同一期发表了3篇原创论文,并以“反刍动物基因组”为专栏,登上了当期封面。这些优异的成绩,足见西北工业大学在基础研究领域也具有不俗实力。
这所“新型高校”表现优异
2018年,由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等知名学者发起创办,中国第一所民办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获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
2018-2019短短两年时间内,西湖大学已经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发表N&S论文5篇,在所有内地高校中并列第17位。
进入2020年,西湖大学同样表现优异,目前已发表Science文章3篇,其中周强团队的文章“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recognition of SARS-CoV-2 by full-length human ACE2”登上了Science封面,成为新冠疫情爆发以来Science所刊载的第一篇有关新冠病毒的封面论文。
随着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西湖大学未来或将成为在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年轻力量。
西湖大学(图源:西湖大学官网)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原始动力,也是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双一流”建设以来,随着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加大,我国基础研究水平的提升有目共睹,顶尖论文的产出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但在目前,我国基础研究的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仍有较大差距,如美国每年的N&S的发文数高达2000余篇。
因此,继续保持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队伍,努力产出更多顶尖科研成果,仍会是未来“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