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北京亦庄高起点打造离岸基地 协同赋能推进开放创新

2020-09-26

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9月25日,2020首都海智“创新链接”年度会议暨“北京亦庄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发布”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隆重举行。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际联络部副部长王庆林,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司马红,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田文,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王少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副书记张继红,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广、北京市人才工作局交流合作处处长马进等领导和嘉宾出席。

来自中国科协-FCPAE欧洲(比利时)海智创新创业基地、北欧致公协会、德国OWL智能技术尖端集群的海外专家,海内外知名院士、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参会。

作为第23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重点活动之一,本届首都海智“创新链接”年会的主题贯穿海智工作,致力于搭建海外人才、项目与北京经开区经济建设需求交流的平台。

会议期间,除了举行北京亦庄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发布外,首批北京亦庄离岸创新中心、北京市科协国际科技组织数据平台建设成果也同步发布。此外,以“工程教育及其国际交流合作”“三城一区及其科技创新”“后疫情时代科创企业的阵痛与突破”“后疫情时代生物健康产业发展前瞻”“解密以色列创新基因”“双循环格局下的产业创新发展机遇”为主题的“创新链接”专题研讨会和系列平行论坛活动也内涵丰富,精彩纷呈。

打造国际人才协同创业实践区

在9月25日举行的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揭牌仪式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副书记张继红对国家、北京市各级部门给予北京经开区发展的大力支持表达诚挚的谢意。他在致辞时表示,过去五年,中国科协连续支持经开区承办世界机器人大会,推动经开区机器人和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19年北京经开区与北京市科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共同打造高端科技领军人才聚集地、推进开发区国际合作等内容展开了深入的合作。尤其今年6月,在中国科协、北京市科协、北京市人才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北京经开区获批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为北京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及国际化合作增添了一张崭新名片。

张继红此间表示,建设“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是中国科协、北京市、经开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构筑开放发展新高地,着力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务实举措。在中国科协国际部、北京市人才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北京经开区正携手北京市科协共同推进基地设立和建设工作,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产业合作空间+技术合作平台+人才创业服务”的共享共建架构初步形成,来自全球40余个国家的科技企业、团体、机构、高校与基地建立合作关系,基地的建立,将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国际产业合作的新空间、搭建国际技术交流的新平台、拓展国际人才协同创业的新实践。

拓展经开区创新人才服务路径

据了解,北京亦庄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是中国科协2020年批复的6家“离岸基地”之一。

为了充分发挥离岸基地功能,承接全球人才高精尖产业成果转化落地,今年8月,北京经开区发布“人才十条”等一系列的配套政策。由国务院、北京市部署建设的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经开片区,也于近期挂牌。

大会上,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广就离岸基地的建设规划和相关支持政策进行了解读和发布。张广表示,目前北京经开区正在通过政策扶持、环境打造等多方面努力,致力于把离岸基地建设成为首都国际“高精尖”人才服务的靓丽窗口。

据张广介绍,经过28年的建设,北京经开区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在此基础上,北京经开区将把离岸基地的规划建设工作融入“225平方公里亦庄新城”、自贸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建设中,协同发力,营造国际一流高端产业合作生态。其中重要的方向之一是,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产业布局统筹,聚焦北京经开区主导产业,围绕补齐延伸产业链,鼓励“硬科技”产业集聚发展,鼓励、引进国际优质产业合作项目在北京经开区落地。

构建国际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

张广副主任表示,北京经开区将结合离岸基地的定位和规划,围绕“三城一区”科技创新主平台建设,构建国际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列举了四大路径:

一是健全国际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北京经开区将进一步与中关村成果转化先导基地、“三城一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联动,构建集技术服务与中试服务融合,涵盖成果转化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吸引全球技术转移机构、创新创业项目落地。

二是建设离岸创新中心。北京经开区将积极开展创新伙伴成长计划,建立对接国际创新源头的有效机制,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与高校院所、国际机构合作,推动建设离岸创新中心,围绕创新中心发展需求,紧抓成果转化痛点,培育一批科技创新成果。

三是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北京经开区计划每年拨付50亿元设立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重大项目落地,并设立5亿元科技创新基金支持高成长高科技企业发展。

四是链接国际创新资源。北京经开区将与中国科协、市科协共享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和成果,包括在海外设立的88家科技团体,在比利时、瑞士、纽约、硅谷、东京、瑞典设立的11家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相关资源,以及首都海智(中欧创新中心)离岸创新工作站、首都海智工作委员会和工作站的专家院士智库资源。

依靠人才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

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的核心在于揽得人才、留住人才、激活人才。据张广副主任介绍,北京经开区将进一步优化人才全流程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国际高端人才前来创新创业。

一是建立完善外籍人才服务制度。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审批流程,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建立全链条一站式服务窗口和服务站点。探索建立过往资历认可机制,允许具有境外职业资格的金融、建筑设计、规划等领域符合条件的专业人才经备案后,依规办理工作居留证件,并在区内提供服务,其境外从业经历可视同境内从业经历。对境外人才发生的医疗费用,开展区内医院与国际保险实时结算试点。

二是出台专项离岸人才支持方案。实施亦城顶尖人才支持计划,支持全球顶尖人才到经开区创新创业,给予专项奖励资金。实施亦城领军人才支持计划,支持各类海外引入人才,分三年给予总额50万元奖励资金。实施亦城科技创新基金计划,每年投入5亿元,以股权方式支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实施亦城人才安居乐业计划,完善高质量生活配套服务设施,打造高品质社区,为国际人才提供宜居生活环境。

三是探索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建设国际人才社区,打造类海外社区环境。支持建设高技能领军人才工作室、校企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和国家级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放宽高科技领域外国人才年龄、学历和工作经历限制,支持企业自主开展人才评价,提高对经开区企业培养重点行业紧缺高技能人才补助标准。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