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5G+全息技术助医生“穿越”2500公里出诊

2020-09-20

以往的远程门诊,医生和患者都看屏幕;现在的全息远程门诊,他们直接“穿越”相遇。受访者供图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凌至培坐下来,对面的患者在不断抖腿。

作为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神经外科治疗帕金森症的专家,凌至培此刻身在海南,他一边演示指鼻尖,一边让患者照着做。患者身在2500公里外的江苏泰州,但患者的一举一动却立体精准地呈现出来,这让凌至培能很快判断他的病情。

利用5G技术和3D全息影像技术,把医生从屏幕中解放出来,一场“穿越式”出诊在现实中发生。

9月14日,“穿越主角”解放军总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凌至培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样的穿越式诊疗目前在位于三亚的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与江苏泰州进行了软硬件的建设并测试成功,两地根据需求已可以开展穿越式诊疗。

5G促动医疗变革,“空投出诊”普惠更多

5G对于医疗的变革早在去年就给人带来了震撼。

2019年3月16日,凌至培主导完成了世界首例基于5G通讯技术远程人体手术。通过5G网络实时传送的高清视频画面,凌至培在三亚对北京一位患者的“脑起搏器”植入手术完成了远程操控和指导。

然而,完成了这项开拓性手术的凌至培始终认为,5G远程手术是完成了突破距离限制进行“实操”的挑战,但远程门诊普惠面更大,更加具有推广和普及的意义。

“远程做手术对于网络及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很高,为保障顺利进行,人力成本投入很大,本质上没有节省。”凌至培说,但5G远程门诊和授课指导却可以大大削减差旅支出。

不止成本大大削减,“空投”专家到患者所在地,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举个例子,患者从别的医院带来的影像图片,我远程可以操作放大到30倍,比我拿在手上看还明晰。”凌至培说。而且经过5G全息技术“空投”过来的专家,甚至可以和当地的医生同时对一个患者进行会诊。

如果大专家们能很方便地被“空投”,“把80%的病人留在当地”的目标将不再遥远。

凌至培算了一笔账,以301医院为例,帮扶医院覆盖几十家,以每个医院派出两个副教授计算,覆盖50家医院就需要100个医生,实际执行中很难实现。而如果利用5G+全息技术,医疗资源下沉的手段将从“派出”变身为“空投”,那么国内一线专家的出诊率将会大大提高。

患者更立体更真实,提供更可靠的诊疗信息

“我们以前也搞了很多远程会诊系统,但都是平面的。”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副院长张开介绍,全息影像会诊系统将患者更立体、更客观、真实地展现在医生面前,这能为疾病的判断、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一系列诊疗方法的反馈,提供更加可靠、更加真实的信息。

从平面到立体,到底精进了多少?

张开举例说,即便是在现实生活中,例如患者进行了螺旋CT(螺旋式扫描,从各个角度获得器官的信息和影像),即便是在影像设备上进行了3D重建,拿到手的片子也是平面的。

而如果搬入3D重构的全息影像中就完全不同了。“有了全息技术,医生就能够旋转、立体地来看影像结果。如果医生只想看血管,就可以通过操作,以360度的维度只看血管。”张开说,3D全息技术的应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空间的另一种“拓展”。

“全息影像展示多用于展览展示、舞台表演等场景,实现裸眼3D效果。”张开介绍,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应用的5G+全息技术结合了VR、AR、动作捕捉、虚拟人等数字技术,重在通过稳定的网络传输实现远程实时全息影像投射及互动体验。

聚集顶级专家资源,为特殊医疗需求雪中送炭

“301医院正在利用5G、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建设‘云间301’系统。”张开透露,5G+全息诊疗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个“云间301系统”不止集合解放军总医院的医疗资源,还将整合华西、协和、北医、湘雅等国内顶级医疗机构的优质专家资源,并将触角延伸到最远的基层。

“我们已经开通了三沙市的5G运营下全门诊服务。”张开说,全门诊的开通意味着三沙市的患者只需要把号挂好,他的所有检查包括在CT上的参数设置,都由“云间301”上的医生远程操作。影像检查结果出来之后,也是由云间医生做出诊断,写出报告,并进行电子签名,然后三沙市的医生按照医嘱给患者拿药。

通过5G技术,医疗专家资源可以“空投”到祖国的边远地区。而全息影像技术不仅能发挥“锦上添花”的作用,在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学科领域(例如神经外科、骨关节炎、老年康复治疗等)更能“雪中送炭”。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