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却咏梅)9月9日,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迟子建的长篇新作《烟火漫卷》新书分享会在北京举行。这是继2015年《群山之巅》后,迟子建又一长篇力作,是一部在城市烟火之中,叩问天地、历史、命运、灵魂等多重交响的长篇小说,作家以此力作奉献给自己生活了30年的哈尔滨。在新书分享会现场,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总编辑应红,评论家李敬泽、潘凯雄,作家阿来、格非,以及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许戈辉,一起与迟子建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这部作品。
《烟火漫卷》新书分享会现场
迟子建说:“我是1990年来到哈尔滨的,至今生活已经30年了。你想,30年孕育一个生命,如果你有一个孩子,他从出生到30岁,他都要娶妻生子了,我对哈尔滨,从最初的隔膜到现在就是水乳交融了,你在这座城市当中了解它的历史、文化、风俗等等一切,我对这座城市的感情在升温,对它有了表达的欲望。”
在《烟火漫卷》里,哈尔滨整座城市成为小说的主体,文字中满溢着城市烟火:凌晨批发市场喧闹的交易,晨曦时分的鸟雀和鸣,城市街道开出的每一种鲜花,食物的香味,澡堂子里氤氲湿润的热气,旧货市场的老器物,老会堂音乐厅的演出,饭馆或礼堂的二人转,风味小吃,服装,交通,做礼拜的教徒……哈尔滨城的丰富的生活包含其中,温婉细致,意味深长。也正是这些琐碎平凡的美好,日复一日稳定普遍的美好,只要去观察去体味就能随处看到的美好,最终汇聚成城市的银河,安抚着城市中生活着的历经挫折伤痛的灵魂。烟火气,是由普通人低吟浅唱出的一首对抗命运的安魂曲。
迟子建
“有一种烟火,可能是深藏在地下,又回到人间的。”迟子建坦言,“我喜欢烟火人间的感觉,虽然这些东西未必一定写到我小说当中,但是我不经意这样走过的时候,感染了这种人间烟火气。”
在阿来看来:“过去所写的乡愁都是农村,所以我们一直在呼唤写城市文学。这次我们终于看到一个城市,就像小说里最重要的角色一样,整体地出现了,包括建筑,地理,人文等。”
格非认为,当代文学易把现代文学和现代主义混为一谈,现代文学的奠基作家是巴尔扎克、狄更斯这样的人。中国文学少有像巴尔扎克描述社会、狄更斯描述伦敦的那种文字。“所以我们重新要来描述周边的世界,迟子建做了非常好的尝试,而且我认为是成功的。”
如果说年初的新冠疫情,使人想到《白雪乌鸦》里描绘的黑与白、生与死交织而成的哈尔滨城,那么《烟火漫卷》则如暴风雨后的彩虹,于这种绚丽中能看到风雨雷电的痕迹。《烟火漫卷》刻画了一群在现代城市生活着的平凡人,这些人物由刘建国串起,每一个都自有来处,又往归处,共同构架起了浑厚古城中当下生活的命运交响。
潘凯雄说:“这些人物的某一个细节、一笑一颦,都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是迟子建的本事。”
“最重要的,为什么叫烟火漫卷?本来每个人只闷在自己心里的东西,最后能够把各自照亮,在这个大城市依然是微弱的火把每个人照亮。道德之所以是道德,好之所以是好,善之所以是善,因为它是每个人的内心体验,是每个人内心里的东西。看到这样一个个封闭着的人,在各种机缘之后,哪个缝里忽然打开,燃起微光,互相照亮,能够意识到这个时候我的生命的存在,尽管我是这么卑微、这么贫乏,甚至不靠谱,但我最后还是对着自己的心做了一个好人。”李敬泽说。
八街九陌,滨城黑土,尘埃落定之后,依旧以坚韧之姿重归来处。我们也许无法亲见北方冰雪都市的黎明黄昏,漫卷城市的,不止烟火,还有无数散发着蓬勃生气的生命。他们在命运沉浮之中,依然笃定坚实地前行。
《烟火漫卷》
迟子建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却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