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育桃李 满园硕果香
沃土育桃李 满园硕果香
——鄂尔多斯市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综述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
近年来,我市教体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全力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强化责任担当,破解发展难题,努力书写教育领域“奋进之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576所,在校学生36.4万人,其中有民族学校幼儿园共55所,在校生3.8万人。全市共有幼儿园346所,在园幼儿8.5万人;小学139所,在校生16.5万人;初中50所,在校生6万人;普通高中24所,在校生2.8万人;职业高中10所,在校生1.3万人;高等院校4所,在校生1.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生300人。全市现有教职工3.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1万人。
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我市教体系统坚持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及制度建设全过程,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加强舆论引导和舆情管控,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问题检视整改,以整治中小学不规范办学行为、教师参与校外有偿补课、校园欺凌为重点,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整治行动,破解了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难点问题,主题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效。将党风廉政建设融入到党员日常管理,坚持不懈加强党规党纪教育,有力维护了教体系统良好政治生态。
教育投入惠及普通百姓
“十三五”以来,全市教育总投入达到331亿元,先后组织实施了“全面改薄”工程、中小学幼儿园校舍建设等系列工程,新建、改扩建中小学62所、幼儿园41所,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基本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超大班额”。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成“万兆核心、千兆到校”、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专线教育城域网,班均带宽达到41M,达到国家规定水平的4倍以上,基本实现了“三通”目标。被教育部评为教育信息化首批优秀试点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典型案例和“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
积极推进“教育脱贫一批”,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面推行蒙语授课、特殊教育15年全免费教育,基本实现了学生资助全覆盖。特别是在落实国家、自治区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出台地方政策,进一步扩大补助范围、提高补助标准。近五年共落实学生资助资金15.3亿元,惠及109万余人次,真正实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目标。组织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贫困人口及农牧民等群体2.6万人次。
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幼儿园)为主,对广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施“同城待遇”政策,随迁子女在全市公办学校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比例达到100%。
全面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坚持为农村牧区教师每人每年发放误餐费、交通费补助1万元,建成农村牧区学校、幼儿园教师周转宿舍936套,并且在职称评审、教师表彰奖励等政策上向农村牧区教师倾斜。
创新机制培养“筑梦人”队伍
全面贯彻《鄂尔多斯市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累计从“双一流建设高校”招聘优秀毕业生、从全国各地引进优秀教师1万余人,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采用“一项目一主题五段式”教师培训模式,构建起从校园长到专任教师、涵盖各学科的全员培训体系,队伍整体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为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提供制度保障。
“十三五”期间,全市交流轮岗校长289人、教师3147人。出台实施了《高等院校绩效工资实施方案》《鄂尔多斯市中小学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试行)》等提高教师收入的激励政策,落实为教师免除市内景区门票费、凭证免费乘坐公交车等福利措施,有效激发了教师队伍发展活力和动力。
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
全市教体系统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中小学德育工作,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和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建立了全市“德育工作平台”和“网上家长学校”,常态化开展新家庭教育大讲堂,不断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加强。强抓“体育、艺术2+1项目”和“一校一品”建设,推进足球特色学校、美育特色学校、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基地)、研学实践基地(营地)等项目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常态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全系统开展“手拉手、心连心、促团结、促和谐”活动,蒙汉学校之间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共建,覆盖了所有民族学校。市教体局2017年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专刊对我市教体系统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进行了报道。
深化改革激发教育活力
实施招生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基础教育阳光建设系列工程”,在自治区率先实现统一网上入学登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试就近入学、划片规范入学、阳光监督入学,有效缓解了择校、择班、择师问题。实施系列课题研究,开展“蹲校教研”“送教下乡”“名师大讲堂”等系列教学研活动,稳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施中考改革,增加了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科目分值,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逐步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参考,进一步扭转“唯分数”的倾向。积极推行优质学校“一校两址”“一校多址”“名校办分校”等集团化办学模式,引进国内一流的教育资源,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78%,共建成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49所,居自治区前列。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1%,9个旗区全部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8.2%,建成自治区优质普通高中14所,其中7所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高考本科录取率、重点大学录取率快速攀升,稳居自治区前列。建成高等学校4所,形成“一本三专”的高等教育格局。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规模不断扩大,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和鄂托克前旗民族职业高中被评为教育部首批“1+x”证书试点单位。
坚持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在政策和人财物等多方面向民族教育倾斜,坚持“两主一公”(即寄宿为主和助学金为主的公办民族学校)办学模式,加强蒙汉双语教育工作,实施蒙古语授课学科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程,全市民族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进入自治区前列。实施《全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新建准格尔旗特殊教育学校并投入使用,通过就读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多途径推进全纳教育,实现了2名聋生升入本科院校的突破。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当前和今后时期,全市教体战线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加强最薄弱环节作为优先任务,把调整资源配置作为根本措施,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重要保障,努力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上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享受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需求,为推动鄂尔多斯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鄂尔多斯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