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让“劳动成必修课” 保护了孩子们创造性

2020-09-09

洗衣、做饭、整理房间……劳动课将成为大中小学的必修课了。

日前,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这门课,学生们不仅要上满课时,考核结果还会作为毕业依据之一。

这项规定一出,社会各界热议不止,那么,众人对此究竟是怎么看的?7月20日,记者采访了部分网友、心理专家。

内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求不同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在《纲要》中看到,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小学生:完成个人物品整理、清洗,进行简单的家庭清扫和垃圾分类等;高年级学生要参与家居清洁、收纳整理,制作简单的家常餐等,每年学会1—2项生活技能等。

中学生:承担一定的家庭日常清洁、烹饪、家居美化劳动等。适当体验包括金工、木工等项目在内的劳动及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尝试家用器具、家具、电器的简单修理。

高中生除了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外,还要选择服务性岗位,经历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

大学生:巩固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外,强化服务性劳动,自觉参与教室、食堂、校园场所的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管理服务等。

学生每周要学多久呢?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同时在课外校外活动中也要安排劳动实践。

网友:支持这个规定,担心劳动课是否能达到初衷

记者查阅了网上关于这个规定网友们的意见,对于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大多数的网友都持认同态度,表示是时候让“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小朋友们体验一下什么是劳动了。记者看到还有人对劳动课究竟要教什么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刘女士分享了自己让10岁的女儿做家务的经历,教她学会自己洗一些小衣服、洗碗,跟自己一起炒菜。“我觉得劳动教育成为必修课,很有必要,至少可以让孩子长大以后可以独立生活,照顾好自己。”

但是也有网友担心劳动课是否能达到初衷,会不会出现劳动课被数学、语文课占用的情况,尤其是初高中学生面对升学压力的现实。

观点:

劳动教育被设为必修课是一大进步

沈阳心理咨询师周咏梅认为,设立劳动教育为必修课,是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教育部出台这项规定,纠正以往教育中比较片面的部分。让学生从小爱劳动、特别是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很重要。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会考试就好了,还应该包含其他方面。

解析:教育部的规定保护了孩子们创造性

沈阳某职业院校教师、心理咨询师裴瑾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外的一些中小学早已经把劳动教育、家政服务纳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在日本小学生几乎都能做家务活动。教育部这个规定益处多多,劳动能提高一个人的各种能力,包括生存能力、生活自信心等。”

裴瑾莹说,劳动本来是孩子天性,但是在应试教育下很多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不让孩子做简单的家务活,这是剪断了孩子们飞翔的翅膀。教育部把它作为一个大中小学必修的课程,让家长和学校必须执行,这会极大地保护孩子们的创造性。职业教育当中,实际上每周都会有一些动手操作的课程,职业教育特别在乎学生能力的提高,这次教育部将劳动技能课纳入教学计划中,这是从制度上强化职业学院加强这部分学习。

提醒: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天性部分

裴瑾莹表示,在劳动过程中能锻炼孩子们动脑、团队协作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可以用在科研以及其他各岗位当中去。劳动是孩子天性的一部分,付出爱、运动、绘画、与人互动、独立思考等等都是孩子的天性,美国一名教育学家提出智能的多元化理论,告诉家长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某方面的特长,这次教育部从制度上让“劳动成必修课”也是保护孩子天性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