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石城川:“看见”声音,拥抱梦想

2020-09-09

人物简介:石城川,音书科技CEO,2019入围福布斯中国、2020年入围福布斯亚洲“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中,两个最有趣的人物就是拿破仑和海伦·凯勒。”

在很大程度上,海伦和拿破仑一样令人折服,只是拿破仑征服的是欧洲大陆,而聋盲人海伦·凯勒则征服的是残缺生命的极限。她活在黑暗和寂静中,却给无数人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堪称人类意志力的伟大偶像。

“她是聋盲人,靠自己的努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给我们这个群体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28岁的石城川,从中学到大学,多次熟读过海伦·凯勒的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说起这位美国著名聋盲女作家时,他的眼神闪亮,声音略微有些颤抖,难掩心中的钦仰和激动。

石城川,个头不高,脸上笑容浮现,身穿白色T恤,背后画着四个“手语”手势,下方写着“看见声音,拥抱梦想”。他所说的“我们这个群体”,具体是指听障人士,其数量中国有7000多万人,全世界有4.66亿人,位居五大残疾之首。

那件白色T恤上的“看见声音”,正是石城川和团队研发的音书APP的心声和梦想。这个国内最大的听力言语障碍群体服务平台,致力于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改善听力言语障碍群体的沟通现状,通过全新的技术为用户带去更美好的生活。

11岁时因病失聪,双耳听力损失达120分贝,石城川的世界从此一片寂静。靠着顽强意志,他最终考上暨南大学数学系。毕业后,石城川到一家跨国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谷歌眼镜的发布,以及对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的接触,他意识到,这是能够让听障人士“看见”声音的一次技术革命。

2016年,石城川邀请朋友陈国强、彭驷庆加入,一起投身创业,研发音书APP。经过四年钻研深耕,音书APP用户数已达60多万,遍及全国各地以及海外。

今年疫情期间,石城川和团队在2月到5月之间向所有用户免费开放音书APP的通话助理功能,让大批听障人群可以无障碍进行通话。另外,他们发起“战疫爱耳公益计划”,为听障人士提供了2个月的免费语训课程,方便疫情期间听障人士在家进行语言康复。

在国际聋人日(9月第四个星期日)来临前,广州市社会服务发展社促会对石城川进行专访。石城川表示:“广州市社会服务发展社促会是一个在社会服务和链接资源方面具有强大优势的平台,期待在未来我们一起为更多的听障人士提供专业服务,让他们都能够听见声音,拥抱梦想!”

Q=广州市社会服务发展社促会

A=石城川

从小到大,我都梦想为听障人士做些改变

Q:你失去听力前后的记忆是怎样的?

A:11岁的时候,我生了一场突发性的病——我记得,病历上的诊断是化脓性脑膜炎。我昏迷了一个星期。刚开始的症状是发烧,呕吐,爸爸妈妈把我送到村里的诊所,开了一点药就回家。这是我那次最后的印象,后来我就昏迷了。

醒来的时候,我就在乐山市里面的医院ICU病房,那时我还有一点听力,可以跟护士沟通。护士讲普通话,我的爸爸妈妈不会讲普通话。我当时上小学三年级,会讲普通话,就用普通话和护士交流。我在ICU大概呆了一个星期。就在那一个星期之内,我就完全听不见任何声音了。

我爸爸妈妈当时很伤心,尝试各种方法帮我恢复听力,在医院里用高压氧治疗,出院以后把我送到成都找了一个老中医进行针灸,但是没有什么用。回到老家之后,我爸爸用各种土方子,猪耳朵加一些不知名的中药炖汤给我喝。我觉得挺好喝的,虽然没有什么用。

Q:你再次回到学校之后的日常学习是什么情况呢?

A:生病之前,我是班长,很活泼,漫山遍野地去跑去玩,成绩也挺好的。我在治病时,耽误了一个学期。回家后就考虑上学的事情,也想过去特殊教育学校。但我们县里没有这样的学校,爸爸妈妈就把我送回村里面的小学。

回到学校,老师、同学们都很照顾我。我自己也比较努力,学习成绩甚至比生病之前还要好。

失去听力这件事,对我的打击比较大。我看到爸爸妈妈哭过几次,感觉有些心酸,但我没有哭过。有一段时间,我的脾气很暴躁,主要还是沟通不便。上课的话,我完全靠看,看老师的板书,看教材,看同学的笔记,就靠这样的方式学习。

我是属于极重度的听力损伤。上课时,我听不到,只能看,记笔记。到学习的问题,我去问老师,他们就详细写给我看。我记得,一开始都是我找同学问问题,后来都是同学来问我问题了。

我从小学到高中,班里的座位都是会经常轮换的,但是老师给我开了一个特例,让我一直坐在第一排的中间。所以一般人只有一两个同桌,可是我有很多同桌,班上一半同学都是我的同桌。

2011年高考,我考到了广州的暨南大学。

Q:在大学时代,你的梦想是什么?

A:作为听障人士,从小到大,我都在想为我们这个群体做些改变。但是在上大学之前,我对这个群体以及大家的需求没有什么概念。因为没人给我普及这方面的知识,我也没有途径接触到这些知识。

到了大学以后,有了互联网,我有了第一台电脑,才慢慢对这方面有了许多了解和认知。试想,我作为一个大学生,尚且如此。那么更多的听障群体,没有上大学,甚至没有上高中,就更不容易。

我本来报考的专业是生物化学,我想要研究人类的生物规律,研究基因遗传,希望通过这些方式去突破和治疗耳聋或者改善治疗方式。但是老师认为学化学需要做实验,需要听声音,很多实验比如煮水,沸腾需要听声音做判断,而我听不到声音,实验不但不好做,可能还很危险,所以就把我调剂到了数学系的应用数学专业。

大学里的座位是分开坐的,但我有两个固定的女同桌,她们帮我抄笔记。其他同学和老师也都很照顾我。

在数学系,我学习了很多关于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方向的课程。大二的时候,我接触到了谷歌眼镜,当时特别兴奋。我想将它与语音结合起来,专门为听障人士设计一种智能眼镜。就是当别人说话的时候,文字就能浮现在眼前。想到这样的场景,我兴奋得整晚都睡不着觉。

虽然说,人应该跟着内心去走,尤其当我从小失聪,我的内心就有能够帮助我们这个群体的想法。可是,我没有经验,没有金钱,没有人脉,除了满腔热情,别的什么都没有,怎么可能去创业呢?

专注在互联网平台给听障用户提供服务

Q:你在大学毕业后的工作经历是怎样的?

A:毕业前,同学们都在准备实习和找工作,我也投简历,收到一些面试的机会,包括阿里巴巴那样的一些大公司。可是我的经验欠缺,而且由于听力障碍的原因,很多公司会考量,招一个有听力障碍的人进入公司有潜在风险,结果我都没有顺利地拿到OFFER。

很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去面试了后来录用我的那家跨国软件公司。面试我的老板,是新加坡人。我跟他沟通,很明显地感到他的管理哲学,和国内的公司很不一样,就是注重平等,注重培养不同的人的潜力。我很顺利地进入那家公司,做软件开发。

在那家公司工作的那一年,是我非常值得怀念的一段时光。在我的感受中,那份工作非常舒适,没有因为我的听力障碍而有不好的经历。同事们都对我特别好,他们知道我的听力有问题,会尽量兼顾我的沟通方式,比如在线和我沟通。老板还提议安排一位同事跟我一起去学手语。

我很幸运,在毕业后遇到一个很好的老板和一些很好的同事。我在公司负责过几个比较重要的IT项目,比如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软件,包括数据库模块后端。那份工作,我做的还挺好的,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公司还给我颁发了优秀员工的证书。

Q:音书是在什么机缘下诞生的呢?

A:回到刚才说过的那句话——人应该跟着内心去走。在软件公司工作的时候,我的内心一致就有帮助我们这个群体的想法。2015年12月底,我下定决心辞职,准备做音书。

我们的核心团队一直只有三个人。我们最开始的想法,是想做智能眼镜。我们自己动手,真的做出了一个产品原型,基本上是可用的状态。但是有几个问题,我们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一个是眼镜的外观。我们还是采用谷歌眼镜的原理,在用户的前方形成一个虚拟屏幕,然后在上面可以显示文字。问题在于眼镜前方的棱镜部分会凸出,用户日常佩戴不够优雅和方便。二是智能硬件的成本很高。

我也想过去大公司开展这样的项目,甚至给谷歌写过邮件,想去应聘谷歌。因为我们的项目最初就是从谷歌眼镜得到的启发。但是对我这样一个听障的中国小伙子来说,难度太大了,而且当时谷歌退出了中国。

虽然我们做出了产品原型,但是没有办法量产,没有办法更好地优化。后来我们就把智能硬件放下,专注于更容易做到的软件部分,在互联网平台主要给听障用户提供一些基础的服务。解决他们基本的沟通需求。

2017年初,音书APP上线。就这样,我们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让听障用户“看见”声音

Q:音书能够给听障用户带来哪些改变呢?

A:的确,我们给听障群体带来了很多改变。音书很显著的特点,就是便宜,方便,只要有个智能手机,就可以“看见”别人说的话,就是把声音变成文字。音书也可以用来练习口语和普通话。相比传统产品,这样的优势可以快速地把听障群体聚集起来。

我曾经安装了一个助听器,花了三万块钱,但是没有效果。我是属于极重度听力损伤。去年开始我戴了一个人工耳蜗,可以听到声音,可能并不特别懂,但是能够听到声音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价格很高,在中国听障人群里的渗透率很低。我们的产品和传统的助听器、人工耳蜗是互补的关系。

音书上线之后,我们对它不断改进和迭代,基本上每个月至少有一次更新,现在有三个版块。

第一个版块,是以语音变成文字为核心,根据听障人士不同的使用场景,做相应的开发和优化,帮助听障人士更好地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

第二个版块叫语训,在医学领域叫做言语康复,针对有听力损伤但是声带未受损,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没有办法流畅讲话的言语障碍人士,通过拼音、词语、句子、文章等循序渐进的方式练习发音能力,帮助他们学习流畅地说话。

特别是听障人士听不到声音,言语能力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如果没有长期坚持地矫正,很可能就不会说话,就导致很多聋人只会打手语,不会说话。实际上,他的听力受损,但声带、舌头、喉咙这些发音器官是没有问题的,具有能够流畅讲话的潜力,但是很多人没有把这个潜力发挥出来。

这个版块,现在还很初级,但是已经很有效了。我们希望未来能够做的更好,形成一套完善的言语康复系统。

包括我自己,通过这几年的练习,我现在说话基本上没有问题,和平常人比起来可能还有一点差距。但是在听障群体里我已经算是说的比较好的水平。很多的听障用户发音,让人听不懂,甚至有时候被人嘲笑,就干脆不说了。所以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还需要社会有更好的包容、平等的观念。这也是我们希望未来音书去做的事情。

第三个版块,是听力版块。我们尝试把手机变成助听器,用户可以足不出户,通过这个版块简单地测试自己的听力。经过对比,我们测试的听力结果和医院测出来的达到95%接近率。针对中、轻度的人群,利用我们关于助听的算法,用户插上耳机,可以把把自己的智能手机直接变成助听器。

初心不改,殊途同归

Q:关于未来,音书有哪些尝试和规划?

A:从2016年开始至今,我们已经坚持快5年了,很不容易。现在我们总共有60万用户,90%的用户是听障人士。在这个行业内,我们已经是国内第一,我们正在将音书打造成一个全方位的听力言语障碍群体的平台,听障用户通过我们的平台去能够以最低的成本获取到他们所需要的听力康复服务、言语康复服务、就业服务、培训服务等;听力中心、言语康复中心等机构也可以入驻到我们的平台上面,平台能够为他们提供精准的客户和稳定的流量。未来,我们会一步一步去实现更多的创意。我们希望音书能够有更多的延展,不但可以帮助听力障碍的人群,还可以针对老年人,带来很多实际的帮助。

最近,我们刚推出了一个新产品,是字幕固话,可以帮助有听力损伤的老人家更好地跟加入沟通。这个需求是怎么发现的呢?

我们的一个合伙人的女朋友的奶奶,听力下降,独居在家,很思念孙女,经常给孙女打电话。但她听不清,每次孙女和她通电话时,都要用吼的方式,有时公众场合,对着手机吼就很尴尬。所以我们就想到了,完全可以给这样的老人家定制一款固定电话,让她在通话的时候,把通话的声音变成文字,以很大的字体显示在固话屏幕上,帮助老人家更好地与家人沟通。

我们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想要服务更多群体也不局限于听障人士,我们希望能够为老人家,为养老行业做更多的贡献。

回想起上大学前我想报考的专业,虽然没有如愿,但也算初心不改,殊途同归。或者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管是曾经,还是如今和未来,我们想做的事情,以及目的,都是一样的,帮助听障人士更好地沟通,从而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