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教师只是360行的一行,为什么强调尊师?家长和学生终于明白了

2020-09-06

尊敬老师,表面上是老师得到了尊敬,实际上真正的受益人是学生。

笔者曾写过一篇《中国教育的尴尬在于不敬畏老师》的文章,引发全国热议。电视台播发,党报刊登,在各大门户网站的跟帖排行榜上也是名列前茅。其中有网友在跟帖中提出了“凭什么要尊敬老师?”的质问,我觉得有必要继续讨论。

专门写文章来回应这个问题,有点像教育部重申“教师有批评学生的权利”一样,理论上纯属多此一举。可事实上,当老师不敢批评学生的情况屡见不鲜时,重申常识难道没有必要吗?同理,在当下不少人对教师嗤之以鼻时,探讨尊师话题恐怕也不再是毫无意义了。

网友提出此问的理由大体是说老师只是“三百六十行”中的其中一行,领了国家薪水,没什么好特别尊敬的。况且有的老师自身素质不高,“不值得尊敬”。

上述质疑者大概认为尊敬老师是老师想要别人尊敬,把尊师理解为对教师的一种施予。这种狭隘的尊师观本质上误解了尊师的真正内涵。

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前把老师尊称为先生,从古代的帝王将相到民国大字不识一个的土军阀都会对先生礼让三分。古代拜师是要举行仪式的,而且庄严隆重,目的在于激发弟子对文化修养的渴求,增强先生的责任心,同时更是树立先生的权威。因为同样一句话,通过普通人之口说出来,和通过有权威的人说出来,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尊敬老师体现的是一种感恩心态。尊敬老师和孝敬父母一样,体现的是个人品行和感恩心态。不讲品行,不思感恩,社会就会陷入一片混乱。

无数的实例告诉我们:不尊敬老师的人,也往往不会孝敬其父母。有经验的班主任都知道:一个学生,哪怕他再吊儿郎当,如果他对老师还有敬畏之心,对父母还有孝敬之意,转化他就不是什么难事。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对父母和老师都不当一回事的时候,恐怕已是“病入膏肓”,难以拯救了。

尊敬老师符合学生的利益。大凡当过老师的人都有这种体验:当学生对老师爱理不理时,老师的课往往上得干瘪瘪的,难以发挥正常水平;相反,当学生对老师毕恭毕敬时,老师往往会激情澎湃,文思泉涌,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让学生在愉悦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所以说尊敬老师,表面上是老师得到了尊敬,实际上真正的受益人是学生。

那么,有的老师素质不高,是不是就能成为“不值得尊敬”的理由呢?

我们当然希望老师个个才高八斗,德无瑕疵,但事实上这是不现实的。教育学中有一种奇怪的“情感效应”:学生一旦对某个老师产生厌恶心理(老师可能对此一无所知),他这门功课就很难学好;相反,学生如果内心对老师有好感,即使这个老师教学水平不高,他的这门功课也可能学的不错。

现在提倡老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其实,学生对老师多一点包容和谅解,懂得用欣赏的眼光看老师又何尝不重要呢?

老师面对的是一个群体,充当的是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如果老师丧失了应有的权威,学校和班级就会陷入一盘散沙的局面,最终损害的是孩子所在群体的利益。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因此,你敬重的不是老师,而是敬重家庭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黄林波/文)

附《中国教育的尴尬在于不敬畏老师》原文

8月底,教育部针对教师“不敢管”学生出台“批评教育权”的新规热议未休,随后不久,《广州日报》的一篇“劝阻学生打架,老师被刺身亡”的新闻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蔡建才老师的悲剧犹如一盏警示灯,再一次提醒我们当前的中国教育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中国教育遭遇尴尬的原因究竟出在哪里?

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为什么现在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比例越来越高,以致连老师也成了他们的牺牲品?

其实,这和现在的老师“不敢管”或“管不了”学生的现状是密切相关的。不敢管,问题愈严重;问题愈严重,愈不敢管。如此恶性循环,便埋下了悲剧的祸根。

我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老师会“管不了”学生?

因为在许多学生心目中老师“根本算不了什么”。我们知道,哪怕再野蛮的人在他敬畏的人面前也一定会规规矩矩的。可由于许多学生对老师没有敬畏心里,如果老师管他,就很容易激化矛盾(蔡老师被刺即是例证),因此老师往往“不敢管”学生。

我们再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学生对老师没有敬畏心里?

因为在社会大环境中,教师并没有受到尊崇,而孩子的价值取向是直接受社会大环境影响的。

现在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被称作是“站着喝酒而唯一穿长衫”的孔乙己先生。为什么会有“内地的教师、老人、小孩到港旅游不享受打折”的笑话?因为他们旅游时一般是不购物的。诸多不正常的现象折射出我国教育目前已处于很危险的尴尬境地。

尊师风尚的缺失,加上新闻媒体一边倒的谴责教师如何“体罚”学生,进一步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

以前学生顶撞老师是大逆不道的严重事件,现在却屡见不鲜,见怪不怪了。这些不仅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而且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而缺失管理的学生是很容易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更何况是那些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呢?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人拜师时,要在孔圣人画像前三叩九拜以示隆重。先生在学生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哪怕太子不尊师也会受到责罚。程门立雪就是古时的尊师典故。然而,由于诸多原因,许多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热情正在消退。一位中学老教师坦言:“这几年,我当老师体会不到自豪的感觉。”

实践证明:凡是教师受尊重的地方,不仅学风良好,而且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很低;相反,凡是教师不受尊重的地方,不仅学风败坏,而且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很高。

日本在二战失败后,把战略重心转向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教师受到国人尊敬。大约十年后,在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今天我们也许感觉不到不尊敬老师的危险,但若干年后,我们可能将不得不为此品尝苦果。

温家宝同志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说:“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一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首先要看教师的社会地位。”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只有“像尊重上帝那样尊重教师(以色列谚语)”,共同营造尊师的社会大环境,我国教育才能真正走出当前面临的尴尬处境!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