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王登峰:国民教育体系将成培养高水平运动员重要通道

Image 2020-09-05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记者韦骅、王镜宇) 今年4月,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时代发展,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方式正变得多元化,而教育系统将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与此同时,学校体育教学也将发生很大变化,体育竞赛将成为带动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手段。

2019年6月21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代表团执行团长王登峰在成立大会上致辞。当日,第30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成立大会在教育部举行。新华社记者孟永民摄

教育系统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是必然选择

从1987年原国家教委印发《关于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至今,普通高校用体教结合的方式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工作已经进行了30多年。王登峰告诉记者,这项工作开始时主要是为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培养人才,而如今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前我国高水平运动员主要通过体育系统培养。由于文化教育的缺失,很多运动员在退役后存在安置问题。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模式,但在起步阶段主要是为了(选拔队员)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之前在教育系统根本就不搞比赛,没有高水平运动员。体育是什么?就是跑跑跳跳,身体别太差了,运动技能学校根本就不教,也没有正规比赛。”王登峰说。

经过30多年的不断探索,我国高校培养的运动员除了在世界大运会上屡创佳绩,也涌现出了王宇、胡凯、刘天佑、曹逸飞等名将,近年来还有部分大学生球员通过选秀进入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用王登峰的话说:“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天高水平运动队扮演的角色也在改变。不仅仅是体育系统这一套,事实证明教育系统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路也能走通。随着人们对体育认识的改变,我国培养优秀竞技人才的通道也变宽了。”

王登峰说,随着有关体教融合的最新文件出台,高水平运动队的定位将发生重大变化,它将成为整个教育系统培养优秀竞技运动员的一个重要平台,还可以带动小学、初中、高中的体育课、体育锻炼和竞赛的开展。

“今天看来,从国民教育系统培养和选拔优秀竞技运动员,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而大学的高水平运动队,就是教育系统培养竞技运动员的最后一个集结地。从小学到初中、高中,这些孩子没有离开学校、家庭,他学习运动技能,进行经常性的训练和常规化的比赛。这些孩子将来进了大学,一方面进行训练和比赛,同时这也将成为国家优秀体育竞技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通道,这就是(相比以前)一个本质的区别。”

8月1日,毕业于北京大学、现效力于北京控股队的球员王少杰(前)在CBA比赛中带球突破。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从跑跑跳跳到学会、勤练和常赛

有关体教融合最新文件的出台,也意味着普通学校的体育教学要做出重要调整。王登峰说,此次文件将明确提出,学校体育从内容上来讲,就是要“学会、勤练和常赛”。

“通过体育课要学会什么呢?这包括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再一个就是勤练,我们要求每天锻炼一小时,把过去只针对少数学生的课余训练体系恢复起来,面向所有学生。”

“然后常赛,让竞赛常态化。过去我们说要办高水平运动队,因为平时没有比赛,每年学校的一个运动会也只不过那么有限的几个人参加,其余学生根本就没有参与的兴趣。”

王登峰打比方说,如同学数学要背乘法口诀,上学就得打体育比赛。“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号召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而体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只有通过竞赛才能发挥出来。如果没有竞赛,就没有可能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义务教育阶段如果没有体育比赛,那意味着教育是不完整的。”

在教学内容发生变化之后,体育课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也将随之改变,大刀阔斧的学校体育教学和教材的改革正在酝酿之中。“过去的中国学校体育不注重教会运动技能,健康知识也教不全,基本运动技能好多都废了。”王登峰表示,将来的教改,会把这些遗失的技能重新拾起来。

据王登峰介绍,今后的体育课教材包括三本,第一本是健康知识,涵盖了营养膳食、按时作息等方面的内容,如果体育老师教不了,可以通过视频教学。第二本是基本运动技能,包括跑步要注意什么等,这部分内容也可以做成视频。

“第三本是专项运动技能,这就要因人而异、因校而异。第一本和第二本必修,第三本选修,让孩子从足球、篮球等项目中选出几样,如果都会了,勤练和常赛就都不成问题了。”王登峰认为,要想实现学校体育课的改革,必须加强师资建设、教材建设、场地设施建设。与此同时,还要打造学校的竞赛体系。

“比如在校内联赛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校际比赛,进而举行县区、市级、省级的比赛,比赛打完我们可以从中选拔出最佳阵容。”

根据王登峰勾勒的蓝图,一旦体系搭建完毕,高水平竞技人才的涌现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拿足球来讲,我们现在是3万所足球特色学校,3000万的学生踢球,每年都从中选拔各个组别的全国最佳阵容、全省最佳、市级最佳……这一级一级上来,会不出人才吗?”

竞赛将成为校园体育的核心

在采访的过程中,王登峰多次强调了竞赛的重要性。他认为,竞赛处在整个校园体育体系的核心位置。为了扩大参与面、让校园赛事更精彩、水平更接近,未来学校比赛将采用分级制度。

“比如未来县里的高中篮球赛,就可以分为三个等级——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是第三级;第一年我们打完之后,赛事前16名可以参与第一级,17到32名参加第二级,剩下的参加第三级,这样就有升降级制度了。”

有了较为完善的赛事体系之后,竞赛成绩还可能成为调节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和中学体育传统校招生的杠杆。王登峰说:“过去我们没有强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竞赛成绩,而未来我们要求每一所高校得办出个样子来。任何一支高水平运动队都必须参加全国联赛,如果名次靠后,那第二年就不要办了;反之如果一所没有招生资格的学校取得了好名次,就可以递补上。将来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资格不用审批,可以靠比赛来竞争。这样就会激发学校的积极性。”

根据王登峰的设想,如果将来大学培养出了高水平运动员,有希望进入职业联赛或是国家队,学校可以为其在学籍方面采取一些灵活措施,让这些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尽可能兼顾学业和运动天赋的发展,消除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打个比方,将来高三的学生在考上大学的同时,也被某家职业俱乐部看中,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让他保留一段时间的学籍。”

9月4日,大关小学一年级104班学生在体育课上参加创意游戏。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多措并举让好政策落地

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号召“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最新的有关体教融合的文件则将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提供政策指引。王登峰认为,有了好的政策,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要解决各种实际困难,让政策落地。

比如,中小学特别是初、高中课业负担重是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校园体育竞赛开展起来了,学生有时间参加吗?

王登峰说,这的确需要一个过程,但首先要把课业负担切实减下来,然后把体育锻炼和竞赛的时间加上去。“一增一减一保障,这里的保障就是评价体系。”

而对于“学会、勤练、常赛”三项要求,王登峰解读,“学会”是对学生的要求,“勤练”和“常赛”则对学校提出了要求。

“体育怎么叫合格?过去上完体育课就合格了,现在不行。如果不掌握几项体育技能,就无法毕业。学生每天的锻炼要有时间保证,班级的比赛、年级的联赛必须要达到一定的举办次数。如果说‘学会’的问题是考核学生,那么‘勤练’和‘常赛’就是考核学校,最终政府也要负责任。”

王登峰认为,高水平教练的缺乏是制约校园体育活动开展和水平提高的一个瓶颈。由于以往中小学没有把竞赛作为一个人人需要参与的项目,没有把开展竞赛纳入普通学校的功能,学校也就没有聘请高水平教练的动力。据他透露,最新出台的文件将提出专门设立学校体育教练员岗位,这将为原来专业体系的优秀教练员进入校园执教创造条件。

“学校要经常搞体育竞赛的话,就得有教练员,这可以是教师兼任,但没当过体育教师的就不能当教练。专业技术水平高的教练员,即便是在俱乐部、国家队做过教练的,要进学校当教练也得经过一定的教育方面的培训。因为学校的体育竞赛是全员竞赛,培养运动员不是唯一目标,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希望让孩子们能够通过竞赛掌握规则,领悟胜不骄败不馁,提升个人品质。”

王登峰相信,最新文件的出台将有力地促进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需要不断解决在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发展中的问题,呈现出来之后,我们一个一个去解决。缺教练,我们就配教练的岗位。缺经费,我们就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大社会支持,加快向体育部门的倾斜。其核心理念就是教育的体育,是以育人为根本,是让每一个孩子在体育运动、体育锻炼、体育竞赛中得到磨炼和成长。”王登峰说。

作者:韦骅、王镜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