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18岁北京女生独自拎箱来沪报到:希望为大学独立生活开个好头!

2020-09-04

18岁的北京女孩戚力元梳着一头利落的短发,文文静静,8月29日清晨5点多,力元的父母带着她早早出发去往首都国际机场。这是大学生活前,家人送别她的最后一站,接下来,这个从未经历过住校的姑娘,将独自踏上前往上海的旅程,她要提前几天抵达,参加同济大学的新生骨干训练营。

戚力元自己独立报到,整理宿舍

取消出游计划,只身报到开启独立生活

“今年情况比较特殊,不过即便如常,我应该也会选择自己来吧,希望为大学独立生活开个好头。”戚力元腼腆地说了自己的打算。

力元告诉记者,其实父母最初一直坚持想送她来学校,一方面是不舍得,另外也有不放心。对于送女儿走进大学,父母计划中的样子是开着车、载着行李,从北京到上海,沿途走走停停休闲玩乐。

戚力元和父母合影

后来由于防疫要求,一家人转而决定力元独立出行,这其中更多的是她自己的想法。

“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不必为亲人增添麻烦,我已站在大学四年独立生活的门口,今后的路还是要靠自己来走,不想在离开家乡之际还难舍依赖着父母的孩童情感。”

在向父母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之后,戚力元赢得了他们的理解,她相信当父母看到自己慢慢适应大学生活的表现时,心里也会更踏实一些。

为了配合好开学防疫要求,进行健康自我管理,戚力元取消旅游计划的同时,在报到前 14 天就开始待在家中,每日进行体温检测并做好记录,完成“每日信息上报”。尽管不能出门,力元觉得却也有了难得的时间陪伴家人朋友,圆满度过步入大学前最后一段时光。

带着约20公斤重的28号大行李箱,戚力元乘飞机抵达上海。

每年开学季,同济校园内都会有一群人戴上红帽子、穿上红马甲的志愿者服务新生,他们有的是学生志愿者,有的是学校各职能部门的教职工,为新生提供咨询引导、行李搬运、火车站迎接、社区报到等服务。

今年,戚力元也受到了“小红帽”和“红马甲”们的帮助。在学校门口,志愿者帮她抬到泊车上,顺利送到宿舍楼下,在大家共同的忙碌中,她的行李顺利进入训练营临时宿舍。

“中小学都是走读,还没有真正自己住过校。不过随队参加过一些体育比赛,和队员、老师出发,生活自己打理。”力元说,这是自己第一次独自离开家乡到这么远的地方办理入学、住宿,好在学校提供了许多帮助,让她不至于迷惑无助,第一天就感受到同济大家庭的温暖。

9月3日,在学校开放新生报到的前一晚,她又和训练营的同学们收拾好各自的行李,换到同一栋楼内将要正式入驻的宿舍。

为了减轻路上的出行负担,戚力元只携带了短期需要的生活用品,两天后,她的另一部分行李将以邮寄的方式运抵学校。

从校门口到宿舍,高校志愿者纷纷出动

今天(9月4日)起到7日,同济大学在四平路校区将陆续迎来新生报到。从9月5日到9月7日,学校在上海火车南站东北出口、上海火车站西北出口设有接待点,5日中午12点、6日和7日早晨6点到当天晚上23点之间,安排班车接送至四平路校区。

抵达学校门口的新生们在进行入校的基本防疫流程后,就会看到随处可见的“小红帽”和“红马甲”志愿者们。

在此次新生报到工作中,聚焦新生行李多、运送难的问题,同济首次采取无人车化身“人工智能小红帽”为新生提供自助式、一站式运送行李服务。

学校计划四平路校区和嘉定校区各安排一台,以新生密度高、需求大的宿舍楼作为点位设置的依据,选取四平路校区西南二、嘉定校区14号楼作为运输终点。在两校区起点处,新生在行李登记表上登记后,领取号码牌,并凭借号码牌在终点处取拿行李。

此外,学校和机场团委合作,借了100辆行李推车,帮助学生运送行李。

在上海财经大学,9月3日迎来2020级新生报到,为了顺利迎接4000余名新生,在校级层面,学校招募了380名志愿者。

一进校门,身着红衣的学生志愿者就开始为新生发放校园地图、提供行李寄存、报到咨询等,300多辆手推车就位,协助新生运送大包小包的行李。

上海财经大学在校园内拉起横幅鼓励新生“新上财人的第一步,是从自己动手开始”。独立报到,是给予大学精彩生活的开场礼,自己动手、出力流汗,用实际行动体验大学第一堂“劳动教育课”。

9月10日,上海理工大学也将迎来4000余名2020级本科新生。学校鼓励学生独立报到,校级层面招募50余名教师志愿者、以及400余名学生志愿者,安排了26辆新生摆渡车,在地铁站和校门口迎接新生。

校门口,学校专门新增了迎新志愿服务站,家长和学生可以在此合影留念,记录大学开始的瞬间。

上理工打造的智慧校园系统,在迎新季中起到助推迎新工作便捷化、无纸化作用。今年,学校为全部新生开通了上理版“一网通办”的手机客户端WeLink,只要拿着装有WeLink的手机就可以实现报到信息核验、线上缴费、无卡就餐、健康打卡、查寻宿舍……使得原本复杂的报到环节充分简化,实现“一机在手,说走就走”。

面对新环境,初来乍到的新生们还可通过上理工的人工智能系统“校园百事通”,随时查询校园生活的衣食住行、日常学习问题。

高校心理专家:从行为独立走向心理独立

对于今年进入高校的“萌新”们,上海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杨颎认为,在整个疫情的前段时间,这些学生经历过居家网课学习、延迟返校等变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心理韧性。这次开学,许多学生独自前往高校目的地、自主完成报到,是一次从行为独立走向心理独立的过程。

“拖着一个箱子,在火车上、在飞机上,自己照顾行李、找好路线、规划时间,这就是劳动能力的获得,对于训练和培养今后独立生活的能力,是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开端。”

杨颎分析,18岁正处在刚刚成人的阶段,心理上的成年,需要经历与家长进行分离、自我独立的过程,自己到校学习是一个恰好的时机,用行动直接来表达自己走向成年的变化。

此外,学会独立也是打开自己与朋辈交流的新机会。

“他们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是不会因为自己一个人来到学校门口而改变的。相反,这期间会给孩子们更多丰富的人际交往机会,当大学充实多样的课程学习、社交生活开始,那个向往中的校园生活依旧在这。”

来到新的环境,自五湖四海的新生们逐渐汇集,尽管素未谋面,却因为同是新生可能在同一辆接驳车中相识,或者带着些兴奋,或者带着紧张,互相打量观察然后走向互动。包括与车上的志愿者进行交流时,开始对学校进行了解,蒙生出对未来的美好设想。到达目的地时,大家互相帮助,一起搬运行李、打扫宿舍、办理报到手续,交到新的朋友。

最后,在亲子关系上,杨颎认为,独立出行不会拉远距离,反而可以增加彼此的理解。

孩子和父母的心理连接,不会因为距离远了变得陌生,相反,离家独立后的孩子们能更切身地体会到家人的唠叨和付出里是浓浓的关爱。

到达学校后,建议同学们可以有些仪式感,比如去个电话聊一聊自己的规划,对父母的嘱咐、希望都可以表达。

“千万别忘记了,到校后和父母报平安,他们在牵挂着你,你的一声平安就是他们的放心。这也是我们真正的从行动上的独立到心理独立的一个标志吧。”杨颎说。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