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良知教育”: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

Image 2020-09-0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特别指出,贵州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独特优势,要继续深入探索,深入挖掘,创造出新的经验。

贵州省的修文县,就是一个充满着思想魅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传统文化中著名的“知行合一”思想就发源于此地。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阳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一。王阳明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对弟子提出的‘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的要求,揭示了一个人提升思想道德修养的方式与途径,对于今天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守正创新、提高实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修文县政协秘书长,修文中学、修文一中工作指导组组长,教育局原局长袁曜说。

修文县教育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积极探索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良知教育”,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寻找立德树人实践路径方面走出一条西部欠发达地区“后发赶超”的新路。

立志勤学,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的经典名句,激励着修文学子立志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夫学,莫先于立志”……走进修文一中,刻于墙上的这些名言警句,告诉学生们立志的重要性。

在修文中学,每学期开学初都要开展“立志”活动,每个学生在庄重的仪式下“立志”。立志活动与学生仪容仪表、文明礼仪、言谈举止、学习习惯等结合起来,学校要进行“考德”。修文一中则开设了“生涯规划立志”课,每年9月开学,起始年级学生要举行立志会,通常会邀请学生家长一同参加,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立志宣言、立志卡,学校将之收集整理存档,用目标引领学生成长,用远大志向引领学生成人成才。

修文县教育局副局长谢福贵介绍:“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立志的内涵也有所不同,具体就是童蒙养正(幼儿园及小学)、少年立志(初中)、青年树观(高中)、成年修心(成人)。”修文县教育局良知教育研发中心卿建鹏等老师介绍:在幼儿园和小学,主要让学生学习《示宪儿》及《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语录和传统故事,结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引导学生立志“做好人”,要求学生懂孝悌、讲诚信、讲文明、懂礼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中阶段让学生学习相关著作和传统文化经典“四书五经”,结合《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勤奋学习,确立人生目标和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做君子”;高中阶段让学生学习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的历史故事,以及诸葛亮、岳飞、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伟大人物故事和感动中国人物故事,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国学经典,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永远跟党走的志向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功立业的宏愿;成人阶段,则学习《孟子》《大学》《中庸》《传习录》《道德经》等传统文化经典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内容,体悟“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历史眼光和洞察力,引导教师和家长修身立德,立志在教育这片广阔的沃土中建功立业。

“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这是修文县整体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目标。”袁曜说。

立德修身,激发学生向善的内在动力

走进修文县任何一所幼儿园或小学,都能感受到浓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氛围。这种文化氛围,不仅表现在学校的雕像、展示栏、走廊等建筑设计上,更浸润到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中。

据了解,修文县全县中小学三年级及以上年级均开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计划、教材、教师、课表和课时均得到了落实。各校开发了各具特色的“良知教育”校本课程,如久长小学的《阳明文化进校园读本》,扎佐二小的《圣地心芽》,实验小学的《阳明家训》《执行课堂》,实验二小吟唱版的《示宪儿》,还有修文一中的《知行册》《传习录》等,共计有13种之多。

“阳明先生提倡通过内省和知行合一的方式,提升自我道德修养,他主张通过‘改过、责善’等途径,唤醒受教育者的良知良能,使其自省、自修、自足。自省与改过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培根修心、向美向善的过程。”修文县教育局局长兼修文一中校长刘丽萍说。

每天早晨,在久长小学的教室里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们手捧讲义夹,端身正坐,眼睛平视,齐声诵读国学经典。在修文一中和修文中学,除了每周安排一节正课外,还有晨读暮省课:每天早自习前的15分钟,高中“良知班”的学生诵读王阳明经典文段或经典古诗文句段,七年级学生每天学习一条《论语》;每天晚自习结束前15分钟,学生要对一天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和反思,填写人手一册的“幸福日志”,每日“打卡”,检视自己是否做到“不说谎、不抱怨、尽己责、读书明理……”学校还鼓励学生写学习心得,并通过网络传送至北京大学,由北京大学一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评改并反馈意见。

修文中学建立了“知行讲堂”,每月开展一次全校道德讲堂活动,每周各班开展一次道德活动,班级师生轮流进行故事分享。

修文县的各中学,多数建立了优秀传统文化学生社团,通过社团活动的形式学习国学经典。一位社团成员在参加贵阳市政协的咨政协商会时发言,谈了她学习的体会:“从开始的不理解、满心疑问与好奇,到渐渐抛弃原来糟糕的学习习惯,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从被良知的力量感染和推动,到慢慢懂得‘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一次次遇见更好的自己……”

自我修养的提高,不正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吗?

不忘初心,建设大爱良师队伍

每天登录“良知教育”APP学习平台打卡学习,已经成为修文县教师生活的常态。修文县共有2470名教师注册并分成121个学习小组,定时进行线上学习。在线下,则通过专题研修计划,邀请各类专家开设讲座,培训教育管理干部、校长和教师,集中开展学习活动。

修文县提出“修心修文”计划,让教师修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华文化经典和西方名著,通过诵读原文、自我体悟,同时辅以线上导读、交流分享等方式,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做有大爱、有良知的好校长、好教师。2019年,修文县启动实施了“良知种子培训计划”,在全县各学校遴选108名“良知教育”种子教师,树立“良知教育”榜样。

立德树人,教师要先立德。采访中,修文县教育部门相关领导并不讳言:一些教师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社会环境下,感到工作压力大、缺乏成就感,出现职业倦怠;还有少数教师在追逐物质利益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忘了立志从教的初心,甚至产生了一些过激的行为。但是推行“良知教育”后,教师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慢慢被阳明先生“心即理,向内求”“责善从己开始”“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等思想感化,从“利己小我”走向“利他大我”,教师们工作的原动力被激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教学上也更注意换位思考了,比如一位班主任老师说:“以前学生不做作业,我总觉得是他们的问题,老是想着怎么去对付他们,现在我才意识到是我自己的作业布置没有分层,不尽合理。”

修文县教育局组织的各项线上线下学习活动,都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以及《教条示龙场诸生》《拔本塞源论》《教约》等阳明先生原文。久长幼儿园、实验小学、修文二中等学校,还邀请教育专家开办家长讲座,以阳明先生家训为蓝本,引导家长立良知家训家规。经过学习,家长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了,家校关系更加和谐了。“家长们由支持幼儿教育小学化,转为支持发掘幼儿潜质、提高综合素养。他们积极参加亲子活动,80%以上的家庭能做到亲子阅读,良好的家园关系正助推幼儿园朝正确方向和更高目标发展。”在去年召开的贵阳市教育大会上,修文县久长幼儿园园长田庆菊作为唯一的教师代表,发言谈到“良知教育”带来的变化时这样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结合,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让我们找到了从分数教育转向立德树人的路径。”袁曜说。目前,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修文县教育特色,“良知教育”更是修文教育的一张名片,修文一中成为贵州省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十余省份近百所学校参与“良知教育”实践探索,全国各地学生团体纷纷奔赴修文县阳明文化研修基地开展“良知夏令营”等活动,修文县以“良知教育”为着力点,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一条可推广的路径。

作者:本报记者 汪瑞林

《中国教育报》2020年09月03日第11版 版名:课程周刊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