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北京海淀上半年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居城六区首位

Image 2020-09-03

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记者9月2日从北京海淀区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上半年工作进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海淀区在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辖区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均在城六区排名第一,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实现领跑。同时,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相关整改任务已按时限完成。

134个优良天喜提蓝天幸福感

天气晴好,举目远眺可见巍峨西山,近山青翠,远山如墨,碧空如洗的“海淀蓝”今年频频刷屏。

据了解,2020年上半年,海淀区空气质量再创佳绩,优良天数134天,同比增加14天。空气质量持续向好不仅体现在优良天数增加上,更体现在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持续下降。1-6月,海淀区细颗粒物(PM2.5)月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7%;其他三项污染物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月均浓度分别为4、29和62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20%、27.5%和18.4%。清新的空气越来越多,海淀市民喜提蓝天幸福感!这与海淀区持续开展“蓝天保卫战”行动密不可分。聚焦重型柴油车、扬尘、挥发性有机物三大重点领域,深入实施“一微克”行动,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水平。

推进移动源低排放化。上半年,海淀区淘汰国Ⅲ柴油车274辆、汽油车2895辆。严格非道路施工机械管控,对辖区施工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开展排查,完善台账。1-6月,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登记750余台次,发放条码200余条。通过完善公安交管、生态环境部门道路车辆“闭环”执法模式,加大用车大户的执法检查力度等措施,加强重型柴油车管控;贯彻落实《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强化对国Ⅲ及以下重柴车的全域限行、北京市高排放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方案、全域非道路机械低排区等政策的宣贯与执法。

推进扬尘管控精细化。深入落实施工、裸地、道路“三尘”共治举措,强化精细化监管。海淀区住建委组织4家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加快实施密闭化改造,率先实现市、区工地扬尘系统整合,加密现场检查和视频监控巡查工地频次,月检查率超60%,全区绿色工地达标率99.7%;海淀区城管委建立工地渣土扬尘全程管理系统,形成管控倒查联动执法机制;海淀区生态环境局持续开展扬尘专项执法。1-6月,全区降尘量6.4吨/平方公里•月,低于全市6.6吨/平方公里•月的平均值。

推进生产生活排放减量化。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和清理整治工作,加强对经营性小煤炉的检查与清查力度,保持“散乱污”和散煤动态清零,巩固“无煤化”治理成果,完成8家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调整退出工作。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行动,制定区级实施方案,开展涉VOCs工业园区、企业集群、产业基地和重点管控企业信息摸底排查,组织培训,开展自查;持续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开展“一厂一策”深度治理。

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固定源方面,海淀区生态环境局上半年累计检查餐饮、汽修等各类单位2286家次,立案处罚75起、罚款254万元。移动源方面,生态环境、公安交管部门人工检查重柴车1.74万辆次,处罚超标车2152辆次。生态环境部门入户监测重柴车5347辆次,查处超标车辆403辆次;检查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单位309家次,立案处罚超标机械19台。扬尘方面,区住建委现场检查、远程视频监控巡查工地2.35万余次;区城管执法局处罚违规渣土运输车482起、施工扬尘违法案件204起,罚款186万元。

优良水体比例达到63% 十河六湖首次全部动态达标

清澈的河面碧波荡漾,两岸绿色的垂柳枝叶繁茂。在海淀,不仅蓝天数量大幅增加,水环境“颜值”更高“气质”更好。5个市级考核断面中,全部达标,其中4个断面达到优良水体标准,65个街镇级监测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63%,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劣Ⅴ类水体比例降至14%,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南沙河断面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功能水体要求的Ⅳ类标准。纳入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十河六湖也首次全部动态达标。

“一源一档”,水源地有唯一“身份证”。以保障饮用水安全为重点,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完成了全区5个镇级饮用水水源地中最后一个青龙桥水厂水源保护区划定和标识牌设立,完善镇级饮用水源地的规范化建设;持续开展年度环境状况评估,5个镇级水源地环境状况良好,水质达标,保护区均内无排污口,无工业企业;强化水源地的日常巡查,防范环境风险,强化公众监督,对水源水质、供水水质进行信息公开,继续完善水源地“一源一档”管理模式;对分散式饮用水井开展调查。完成了现有46个村147眼供水千人以上的分散式饮用水井调查和水质检测。目前正在按照规范划定分散式饮用水水井的保护范围;强化地下水水源涵养。继续推进落实《海淀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构建补水水网,实现水系互联互通,园外园地区地下水水位较2016年同期回升超过7米。

“智慧巡河”,水质整治科技再加码。以南沙河流域为重点,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提升河湖环境质量。建设水自动监测站,布设29个智能水质监测终端,发挥科技治污优势,提升地表水质应急响应能力;完成上游地区苏三四村北小河截污治污和李家坟沟临时截污管线改造,治理小微水体13条,实施“清管行动”,缓解面源污染,坚持精准治污;设置生态浮岛、生态浮床,与增氧装置曝气机配合使用,形成富氧活水流,增强净水能力,完成温泉沟、北安河、汊河、草厂沟等10个雨水径流调控和沟道生态修复标段工程,加强河道水体循环利用,翠湖片区循环水工程泵站主体完工,崔家窑水库治理显现成效,近年来陆续完成了28万方清淤工程、实现了日1.5万方中水补水,今年上半年已可以观测到白鹭、苍鹭等多种水鸟栖息觅食,实施生态治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军地多部门积极联动,完成了某部队医院临时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通过膜处理+紫外消毒工艺,实现污水达标排放,推进协同治污。

守护碧水清流,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夯实治污责任。坚决落实各级河长“三查三清三治三管”制度,解决河长制系统交办问题121件;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街镇级监测网络覆盖了有地表水的全部27个街镇,监测点位达到65个,监测数据为各级河长精准治污提供有效支撑;深化街镇间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上半年各街镇共需缴纳补偿金255.5万元,同比下降52%,今年向各街镇共计拨付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3500余万元,加大资金投入;对55个行政村设立监测断面78个,建立村级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530余个土壤环境监测调查 7个重点行业企业地块采样

蓝天在增多,河流在变清,守好一方“净土”也在不断加码!完成7个重点行业企业地块采样监测,对农用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关停企业原址用地以及重点企业、工业聚集区周边530余个土壤环境监测调查,试点推进“小箱进大箱”医疗废弃物收运,初步建立小微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体系,多措并举,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严格土壤污染重点单位监管,公开辖区3家重点单位名录,继续深化“三查行动”,发布实施《污染地块环境社会风险防范与化解的工作机制》,中关村南大街11号院项目地块和西北旺镇集体租赁房项目地块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并通过生态环境和规划自然资源部门联合评审,持续强化建设用地风险防控;持续做好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护动态巡查,有效遏制违法占用基本农田和耕地等现象,严格管理复垦土地,完成对周家巷村和太舟坞村复垦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调查并通过评审,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科学配送有机肥料930吨,持续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作,保障农业环境安全。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