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孙保燕:国内最大规格全钢子午线巨型轮胎的设计师

2020-09-01

王源林 科技日报记者 刘昊

走进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金鸡岭校区,在研究生院大楼门口,伫立着一条高约3.6米的全钢子午线巨型工程机械轮胎。

这种新型轮胎的科技研发,填补了目前国内最大规格全钢子午线巨胎的空白,打破了国际工程巨胎和专用设备的技术垄断。这一国际领先技术的项目研发者,就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孙保燕。

他淡泊名利、潜心科研、教书育人;他谦逊担当、攻坚克难、业绩骄人。他带领科研团队,为广西经济建设和行业可持续发展无私地探索着、奉献着。他不仅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科技优秀工作者和广西优秀专家,而且是“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他用毕生的科学信念和不懈追求,为自己信守的十二字座右铭“感恩单位、敬畏事业、热爱学生、眷恋家庭”注上了最美的诠释。

在这些荣誉面前,孙保燕没有一丝一毫自满。他总是谦逊地表示:“我所取得的每一份成绩和进步,都是团队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都要特别感激政府和单位提供的良好平台。我个人所做的努力,真的微不足道。”

创立跨学科多梯度团队

伴随着早晨七点半对2教门卫人员的一声“早上好”,孙保燕开始了一天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作为土木工程学科带头人,孙保燕力行“清正、勤廉、朴实、宽容、创新”之举,是学校学院领导和老师们心目中的领头羊。

通过几年努力,孙保燕逐步打造了一支具有良好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专业知识结构合理、有相当研究能力和较高教学水平、责任心强的科研教学团队。

孙保燕在指导学生完成科研项目

在这支队伍中,团队成员涉及土木工程、力学、计算机、光电信息、材料、建筑环境等多个学科,研究内容涉及新功能材料、结构安全、数字建造、机器视觉识别、古建筑保护、建筑检测和灾害预警等多个领域。

正是这样一支多学科领域联合形成的科研团队,他们把信息化与数字化引入到传统的土木工程领域,追踪交叉学科前沿,扎实开展应用技术研发,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

近几年来,孙保燕团队高质量完成了国家基金、广西和桂林市重大专项与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0余项,到位科研经费近2000万元;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实用新型专利近40件;出版专著5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团队的多项成果已成功产业化,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刘宝臣这样评价孙保燕:“敢于创新,作风踏实;特别是事前策划材料编制、过程跟踪努力和资源整合利用,值得我们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学习。”

挑战交叉学科新领域

独行致快,众行致远。

针对广西建筑业“绿色建造、智慧管理、精益生产”转型升级共性技术难题,孙保燕奉行“组团队、傍大款、用政策、谋发展”理念,克服了跨学科知识匮乏及人员结构层次不合理等诸多困难,实现了电子通讯和光电信息学科与土木工程学科高效融合及广西建筑业资源的有机联合,持续对广西建筑业共性技术难题展开攻关。

孙保燕承担的广西创新驱动重大专项“BIM+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项目,通过广西建筑业优势资源的有机联合,有效解决了装配式建筑大数据交互、质量智能检测、全过程管理协同云平台等技术难题,建立了广西“智能制造”建筑工业4.0模式之雏形。基于这一重大科技攻关的成果,形成了一个超千亿元具有广西特色的BIM+装配式建筑产业群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为实现广西提出到2025年建筑业总产值超过万亿元、其中装配式建筑占比大于30%的奋斗目标,为创建国家级建筑工业现代化研发推广和应用示范基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孙保燕主持攻关的另一重大项目“多源数据融合的非接触测绘技术”,目前已经成功产业化。该成果填补了广西空白,是国内先进技术。这一创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与桥隧施工监测、文物保护、智慧园区运维、灾害监测预警等。运用该技术制作的大型工程轮胎硫化机设备模型,被中国橡胶机械博物馆永久收藏;为国家某大型博物馆制作的高价值文物真三维模型及复制品,得到了文物主管部门的好评;建立的中国传统村落电子档案,弥补了实体保护的不足,为古建筑研究、修缮、复建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得到了主管部门的认可和好评。

孙保燕在现场采集资料

孙保燕创新研发的“免烧环保高仿古建筑青砖贴片及青瓦技术”,在国内同类技术中首个成功产业化。该技术以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不占用耕地,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仿真度达到97%,真正拥有“修旧如旧”、“新建如旧”的效果,让人们有一种“记得住乡愁”的切身感受。由于产品应用效果良好,孙保燕团队多次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的表扬和国内专家们的好评。

振兴新时代民族工业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孙保燕时刻心系新时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始终把研发目标瞄准国家战略发展的现实需求。他主持完成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全钢子午线巨型工程机械轮胎和关键装备”研制,取得了系列首创研发成果和授权专利,形成了全钢巨胎专利池和技术保护膜。

孙保燕赴大型矿山现场检查轮胎使用情况

科技部验收组成员、国内著名轮胎专家北京化工大学教授程源对这一项目的研发成功赞不绝口:“桂林全钢巨胎的研发成功,打破国外企业垄断全钢巨胎市场的局面,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完成称得上是民族工业振兴的典范。”

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的完成,填补了目前国内最大规格全钢子午线巨胎的空白,打破了国际工程巨胎和专用设备的技术垄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前景广阔。”

该成果的产业化使中国的轮胎制造技术迈入了国际先进行列,彻底改变了中国该产品全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迫使世界轮胎行业三大巨头(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在中国销售的同类产品降价25%~40%,打破了三大巨头不对中国大型自卸车制造企业供应巨型工程轮胎的僵局。中国大型露天采矿企业每年由此可节约采购成本约8亿元。

2010年,孙保燕研发的这一成果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随后,全钢巨胎产品和装备投放市场5年时间内,共实现销售收入15.1亿元,利税3.68亿元、出口创汇10130万美元;提供就业岗位220人,创造间接经济效益超过40亿元,经济效益显著。同时,该成果还保证了国家战略物资需求,树立了广西轮胎制造技术在国内巨胎行业领先的地位,振兴了民族工业。

2018年,鉴于该成果产业化产生的显著经济效益,孙保燕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