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濒危茶果樟人工繁育取得突破
吴翠芬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茶果樟是一种亟待保护的极小种群珍稀野生植物。记者27日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云南省云龙县漕涧林场获悉,经过近三年的技术攻关和组培繁育,目前,这种濒危野生植物在漕涧林场人工繁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种子出苗率过半,并培育出圃2158株。
濒危的茶果樟植物及其生境。(图源:云龙县漕涧林场)
茶果樟是樟科樟属植物,分布狭窄、数量稀少、种质资源极其珍贵的。1991年,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专家、云南大学教授孙必兴等人发表了其新种。据调查,茶果樟仅局限分布于云南省云龙县、漾濞县一带的澜沧江上游各支流及红河上游支流山地,且所有居群内成年植株稀少,生长缓慢,结实率低,种群更新困难,民间有“三年一小结,六年一大结”之说。加之盗伐、乱采等破坏,使其濒临灭绝。
茶果樟树形高大挺拔,树冠浓密,树姿优美,可用于庭园观赏、城市绿化。昆明植物研究所孙卫邦研究员介绍说,茶果樟还是唯一一个果实可直接食用的樟科树种,其种子含粗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经济价值较高,具有作为新型坚果进行产业开发的潜力。
茶果樟的种子。(图源:云龙县漕涧林场)
目前,国内对茶果樟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人工繁育试验曾几度失败。“茶果樟种子富含油脂,极易霉变。我们在2018年开始进行人工繁育试验,通过干藏、沙藏的种子处理与随采随播对比,扦插、播种、组培等繁育方法进行对比,经过反复探索,我们总结出了茶果樟种子繁育的成熟技术,并从中得出‘茶果樟种子不耐贮藏,应随采随播’的结论。”云龙县漕涧林场负责人杨建荣介绍说,这批种子最终出苗率达53.2%,平均苗高28.6厘米。
茶果樟人工繁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图源:云龙县漕涧林场)
茶果樟人工繁育试验的成功,对其科学研究及今后规模化种植推广提供了技术指导,对推进云南省极小种群植物保护和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